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简政放权带来更多“获得感”
——四论以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赵泉民
//m.auribault.com2015-05-08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两年多来,简政放权层层“加码”,这种壮士断腕般的“自我革命”,彰显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有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改革预期,增强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5月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今年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为创业创新清障、服务。两年多来,简政放权层层“加码”,这种壮士断腕般的“自我革命”,彰显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有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改革预期,增强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核心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到底应该如何管市场?如何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这些令人纠结的追问,在中国已讨论了30多年,在西方发达国家则持续了几百年。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围绕计划与市场、政府和市场关系调整中进行,而且对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人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且反复的试错过程。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力量不断得到释放。正是认识上不断深化,才使得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最终带来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无须置疑,经过30多年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与此相适应的政府和市场关系已初步形成,但还不成熟,特别是市场的理念和力量还很脆弱。体现在市场规则不尽统一、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秩序还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够公平;政府权力过大、行政审批过杂、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凡此种种已掣肘了经济发展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正是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精辟总结,也指明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简政”与“放权”必须双管齐下

  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置条件,就是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关键”。何为“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要“简政”,是指政府必须精简机构部门及人员;二是要“放权”,即减少对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的占有权、控制权、审批权、决策权和分配权等,把相关的权力及其利益放还给企业、社会和市场。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简政”与“放权”必须双管齐下,缺一则难以为继。因为机构和权力相互滋生,机构派生助长权力、权力做实扩张机构,机构为外在表现形式、权力才是实质内容。从这一角度来看,放权比简政更重要、也更困难。所以,权力之道,一是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有权不可任性”;二是放回市场、社会手掌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社会创造力。

  唯有“简政”并“放权”,才有生机与活力。正是如此,本届政府主动把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将行政审批改革作为抓手和突破口。据统计,2014年国务院共开了40次常务会议,有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简政放权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其中,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减少76%,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32%,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100亿元,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简化、先照后证改革等陆续推进,清理并取消了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在此基础之上,2015年将再取消和下放200多项以前由国家有关部门授权地方政府审批的事项。

  政府“做减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简政放权通过对政府“做减法”,一方面意味着降低了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门槛,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做了很好地清障,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政府管控的领域在缩小,市场主体可以进入的领域在扩大。两者叠加激活了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其直接“后果”是市场主体数量的井喷。2014年,全国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尤其是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达到1.06万户。全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3万户,注册资本(金)达2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87.9%.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365万户,注册资本(金)19.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9%和99.0%.市场主体呈现出核名多、新登记多、注册资本多、私营企业多、第三产业多的可喜局面。

  不仅如此,市场主体数量及注册资本快速增长,对于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具有明显的激励、推动作用。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在三次产业数量分别为16.8万户、60.8万户和287.4万户,同比增速分别为42.8%、29.7%和50.1%.新增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解决就业主渠道,实现更多、更优质就业。截至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5亿人,比上年底增加3117.7万人,增长14.3%.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在连续两年负增长之后恢复正增长,增长5.8%,达到3.8万户。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新常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应该看到,中国的简政放权还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教学研究部主任、教授,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专家)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