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抑嫱 王超
新时代,号角响亮;新征程,催人奋进。
回眸2017,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起全省人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为我省推动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
高举伟大旗帜——
新思想根植吉林大地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树起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
旗帜指引方向。全省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中心组学习带动全省党员干部学习,以党员干部学习带动全省人民群众学习,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
“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以中国一汽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如何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那么作为一线工人,怎样才能接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这个目标?”……2017年11月9日下午,一汽集团轿车公司的会议室里热闹非凡,讨论声此起彼伏。来自中央宣讲团的成员与企业干部职工代表面对面互动交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基层。
这是我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理论宣传与学习热潮在吉林大地不断掀起:
——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新时代传习所”、全媒体理论宣传栏目“好好学习”,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在全省广泛建立起“新时代传习所”这一覆盖城乡、持续发挥作用的理论传播转化平台和阵地网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了信仰支撑和实践力量。
目前,省内共成立“新时代传习所”10480个,已开展宣传宣讲活动30余万场。推动“新时代传习所”与“e支部”融合发展,建立“新时代传习所·党的建设云平台-e支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两次报道了我省“新时代传习所”的做法,《焦点访谈》栏目也对“新时代传习所”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深入报道。
——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立100个“新时代传习所”示范点,征集1000个宣讲案例教材,培训10000名“新时代传习所”宣讲员。常态化开展基层宣讲员、理论志愿者培训,赋予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旺盛生机和活力。
——大力推进思想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紧紧依托“四大平台”统筹理论工作资源,协同推进、精准发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成果有了新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新进展,我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作用逐步增强,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懂、弄通、做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引领全省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
坚守舆论阵地——
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省委宣传部聚焦迎接党的十九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组织省内新闻媒体统一开设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喜迎十九大”“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代表归来话落实”等专题专栏,做到会前预热启动早时间长、会中宣传有声有色浓墨重彩、会后宣传无缝衔接高潮不断。
结合全省经济工作和年终工作盘点,策划推出“奋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融媒体采访活动,推动十九大精神宣传不断深化。
注重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确保舆情平稳可控。
同时,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工作,在采编平台、传播渠道、品牌产品打造等重要领域有所突破。在外交部吉林全球推介活动中,累计推出融媒体报道3.6万余篇(条),点击量超过5.6亿。
——中央厨房建设成效初显。吉林日报中央厨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目前第一期中央厨房中央指挥中心招标已经完成,将于2018年投入使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了全媒体资讯中心,吉林电视台完成了“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融合生产和全省电视新闻资源汇聚和现场调度,并成功用于2018年跨年直播。
——两微一端影响力不断增强。继彩练、吉视通、吉刻APP开通之后,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的沐耳也于今年上线,省直四大家主流媒体都开发了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积极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传得开的宣传品牌,打造新闻宣传的吉林现象。2017年,各媒体不断加大选题策划力度,积极推动宣传形式手段创新。
吉林电视台推出的“我在总书记身边”、中国吉林网推出的“初阳的朋友圈”等产品,都以创新的表现形式赢得观众和网民的点赞。中央媒体也持续发力,人民日报推出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吉林篇”用八个整版的篇幅全方位报道吉林振兴发展成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迎接十九大90分钟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吉林篇》引发强烈反响。
增强文化自信——
铸牢共同精神纽带
2017年的吉林,文化自信已成为发展软实力的最好注释。
回眸这一年,全省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以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题主线,以迎接、宣传、贯彻十九大为重点,持续开展“吉林好人引领风尚”主题实践活动和中小学“明德知礼工程”,推出黄大年同志这一全国重大典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
潮涌风正好扬帆。全省文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建设新时代幸福美好吉林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
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献礼影片《守边人》在全国院线上映、电视剧《黄大年》于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舞剧《人参》进京演出,带给首都观众吉林文化的视觉盛宴。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主旋律,突出正能量。
在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电影《老阿姨》、广播剧《宝贝回家》、歌曲《走在小康路上》、图书《理论自信》等四部作品成功入选。
——始终坚持创作人才队伍优先,努力打造吉林文艺核心人才团队。
——始终坚持增强吉林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落地生根。
乘着改革的东风,吹响文化的号角!
一年来,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步入新轨道,不断加大改革发展力度,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出台了《吉林省“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改革文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文艺院团改革、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省文联省作协改革扎实推进。
——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第十一届东北亚博览会于2017年9月1日-5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把吉林良好形象展示给世界;9月24日至30日,“吉林省文化产业培训班”在浙江省成功举办,为下一步推进两省文化产业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长影集团实施主业创品牌、产业促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成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主力军。
——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了《吉林省省属文化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作为推动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性规章,得到了中央改革办和中央文改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满足群众需求——
精神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
繁荣群众文艺,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一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广泛开展吉林省市民文化节、农民文化节、文化惠农直通车·边境行、“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书香吉林阅读季、送演出下基层、农村电影放映等品牌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举办“欢庆十九大、筑梦新时代”第四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精品节目展演,为广大农民搭建展示平台;联合举办“千人万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走进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新时代传习所”活动,为小山村广大村民送去了精彩的文艺演出,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村民的欢声笑语中入心入脑;举办“喜庆十九大,乡镇影院公益电影放映”活动,让乡镇农民、务工人员、中小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能就近观看免费、低价优质的电影。整个活动期间,为城乡居民送演出4000余场、送电影11.8万场、送图书100万册、60万期期刊、送春联5万副、送培训1000多场次。
群众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和国贫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工程建设,配备600个省级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设备,新建1870个农村文化小广场,实现了国贫县、省贫县和少数民族县所有行政村农村文化小广场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方案,出台了《吉林省全民阅读条例》《有关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吉林省戏曲进乡村工作方案》和《“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等,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体系。
长风破浪开新局。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一如既往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吉林大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美好吉林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激荡出新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