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怎样看待“三问”马克思主义理论
沈桂龙
//m.auribault.com 2017-12-12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马克思主义作为复杂而庞大的理论体系,可能会出现部分概念和表述的细微偏差,或者囿于时代局限出现认知的局限性。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去思考,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去总结,才可能更加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更为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今年是《资本论》发表150周年。在这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理论—实践”中螺旋上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在与各种质疑乃至反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质疑,概括起来大致是科不科学、管不管用、优不优越。我们需要正本清源,对相关言论进行辨析批判,进而在捍卫和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基础上真正坚定理论自信。

科不科学?

不能绝对、静态地评判

  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科学性的诸多认识中,有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很具代表性,即马克思的理论是19世纪的产物,放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不可能有其科学性。其实,我们不能从绝对的、静态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

  首先,科学是可以证伪的,不存在绝对的、永恒的真理。真理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道理,相对真理是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真理。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都是可以证伪的。牛顿力学在大分子范围和有限速度下是正确的,超出其限定条件则无法适用,但这不能否认牛顿力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的理论作为诞生于19世纪的产物,不是绝对真理,却有其科学性。其需要完善的地方,恰恰代表了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看,马克思主义正在经历更多的检验和修正,使得这一理论不断完善。

  其次,不能对马克思主义断章取义,对个别内容过度放大。马克思主义作为复杂而庞大的理论体系,可能会出现部分概念和表述的细微偏差,或者囿于时代局限出现认知的局限性。《共产党宣言》 多次出版的多个序言,一定程度上代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可能出现的时代局限性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去思考,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去总结,才可能更加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更为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最后,否定马克思主义实际上也就否定了西方理论源头的优秀成分。马克思主义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代表性的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直接来源是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三是科学社会主义,受到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很大影响。不少学者在承认斯密的伟大之时,却试图贬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这多少有点自相矛盾,逻辑上也难以服众。

管不管用?

不能片面、孤立地解读

  有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多在于抽象推演,实际工作中不太管用,并由此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过时了、不管用了的判断。这种片面、孤立解读马克思主义有用性的认识,必须加以纠正。

  要善于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有用性,不仅要从工具论角度,而且要从方法论角度,从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出发。要避免狭隘看待马克思主义某个理论的某些应用。事实上,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各种理论和政策工具也是各种理论的综合,而不是单个理论的应用。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整体性来看,唯物辩证法对于一切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自觉运用两大特征(普遍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和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些核心要义,会少犯错误、多出成绩。

  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成解决现实问题的万能钥匙。马克思主义理论给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观点,使我们可以深刻认识某些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穷尽了所有学科的理论知识。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用性,恰恰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坚持和运用它。

  不能绝对神化马克思的理论及其个人。马克思主义是动态的、发展的,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理论家、实践家的完善和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说,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某个人的理论。刻舟求剑、本本主义,会异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绝对神化马克思个人或者无限鼓吹马克思的理论,实际上也是异化马克思主义。这两种行为不仅会引致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质疑,而且在实践中也会带来巨大危害。

优不优越?

不能功利地、摇摆地看待

  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千万个理论当中的一种,尽管有用但并不优越,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和比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决定了我们不能功利地、摇摆地看待马克思主义,而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员坚定不移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血与火的检验而选择的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理论。它战胜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无政府主义等,同时也是在实业救国论、教育救国思想等失败后的不可回避的选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在反对其他理论和教条化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发展过程上看,马克思理论相对于其他理论有优越性。这种得来不易的真理验证和坚持,不能轻言放弃。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新时代,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更好地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并对经济基础产生良性的反作用。

  要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工作和生活进行指导。马克思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用理论武器对世界进行改造。实践中,我们要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