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
颜晓峰
//m.auribault.com 2016-07-04 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探索史。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新中国的治国理政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将治国理政推进到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和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总方略和总战略。

  确立总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承担起的重大历史使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目标。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民族复兴处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目标的关键阶段,改革发展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指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创未来的意志力量,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提供了前进导向。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中国梦表达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期盼,确立中国梦奋斗目标,把“两个一百年”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之中,启动了新的伟大进军,构成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总目标。总目标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统一构成,由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分期构成,成为贯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定位定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都紧紧围绕着实现这个总目标展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总目标的必由之路;构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总目标的重要保障;提出新发展理念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实现总目标的发展要求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扎实基础;推进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总目标的安全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实现总目标的世界观、方法论支持。

  坚持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治国理政是国家产生以来就存在的政治实践,不同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决定了不同性质的治国理政、不同内容的治国方略、不同结果的治理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道路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主题,可以说都是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五中全会提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更为全面雄厚的基础支持。3年多来的轨迹,清晰地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坚实步伐,构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治国理政新实践的正确方向和蓬勃生机,是治国理政取得新成就的根本原因。

  形成总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治国理政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国家各个领域、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需要根据一定阶段的大局大势、主要矛盾、人民愿望,形成重点突出、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总方略和总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在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层较量和博弈中夯实中国道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筹划总体战略,在着力防控各种风险中确保长治久安,构建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总方略,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发展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深刻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拓展道路、丰富理论、完善制度,确立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前进方向;统筹兼顾、综合决策、驾驭全局,确立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相互促进,破立并举、着力落实。

  提出总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直接关乎治国理政效果的好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

  新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引导党和国家开创新的发展实践,推动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行为要坚决纠正、做法要彻底摈弃。理念影响深远,新发展理念塑造当代中国,促进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包括目标指向、价值观念、动力机制、结构布局、总体方式、评价体系、社会环境的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贯彻新理念、落实新理念、践行新理念的过程,是“五大坚持”转化为“五大现实”的过程。创新发展的中国、协调发展的中国、绿色发展的中国、开放发展的中国、共享发展的中国,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就是奠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实基础的中国。

  统筹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总布局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军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总布局系统化、纵深化、科学化、实践化,成为统分结合、相互协同、密切耦合、操作性强的部署方案,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党清醒地看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一个基本方略就是把决胜全面小康这一奋斗目标与着力防控风险这一底线布局紧密结合起来,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从根本上遏制各种风险隐患,用维护总体国家安全来保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推进、协调发展,这是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一个关键。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就能牢牢把握化危为机的主动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防控经济风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防控政治风险;培育核心价值观这一国家重要“稳定器”,防控文化风险;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防控社会风险;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防控生态风险。

  保证总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

  保证国家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目标。国家安全观作为关于国家安全的核心观念、支撑理论、根本方针,规定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确立国家安全的价值准则,决定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引导一个国家的安全实践。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发展进入由大向强的新跨越,国家安全呈现拓展深化的新需求,安全态势呼唤掌控全局的新观念,国家治理构建安全中国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治理这一重大战略课题,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全观的最新成果,是新形势下指导国家安全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保障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安全需求,把握更加丰富、宽广、复杂的国家安全特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赢得新的伟大斗争所要求的时代安全观,是确保民族复兴的国家安全总战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准则,确定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促进发展大局的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保证我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科学安全观,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国家安全总构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的国家安全治理,统筹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协调运转、互利互进的系统安全观,是治国理政的国家安全总指针。构建捍卫总体国家安全利益的国家安全力量,依靠富国强兵保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军事安全态势,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大视野、大格局中的国防安全观,是推动强军实践的国家安全总要求。国家安全体系包括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以及海外利益等多种领域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符合当代安全需求的国家安全总体系。

  贯彻总方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治大国若烹小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句格言,表明治国理政必须掌握规律、讲究艺术、提高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号”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年多来,我国中高速发展与中高端水平相匹配,强化改革动力与保持社会稳定相协调,破除沉疴积弊与重塑政治生态相结合,纠风反腐提振党心与保障民生凝聚民心相一致,加强党的领导权威与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相统一,大国治理与大国外交相配合,生动有力地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和高超艺术,而贯穿其中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一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鲜明立场。立场决定方法。治国理政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执政实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这一立场就决定了治理方式、战略布局、发展路径等,要始终把13亿多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二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治国理政的哲学法宝,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等,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的领导方法和指导艺术的体现。三是运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自觉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产物,并且丰富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