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离开西柏坡赴京前夕提出了著名的“赶考”命题。争取考出好成绩,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赶考的永恒考题。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考察时强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奋斗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超越自我的“赶考”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牢记“赶考”使命,弘扬“赶考”精神,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树牢“赶考”之志,以担当精神实现“考试”目标
伟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些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决心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凸显的是一种可贵的勇于探索、敢于进取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要求全党同志和领导干部,“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60多年来,我们党保持优良传统,始终秉持“赶考”之志,牢记“赶考”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生动局面。今天,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迎来了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是要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的强大力量,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面对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各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凝心聚力推进改革发展,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认真回答好时代给出的“考题”,实现“赶考”的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要常思“赶考”之能,以加强学习提高“考试”本领
“赶考”从一定意义上讲,考的是领导干部的本领和能力。在西柏坡,党为迎接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任务而学习。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特别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我们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考出一个好成绩,必须消除“本领恐慌”,提升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是人民群众新期待和时代发展新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啃硬骨头、涉深水区,不坚持改革开放不行,不深化改革也不行。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大兴学习之风以应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一刻不停地通过学习实践,长本事、增才干,努力做到善学善思、善知善行、善作善成,全方位提高“赶考”能力和水平。
全面依法治国,要牢记“赶考”之纪,以法治精神严明“考试”规矩
西柏坡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的时期。面对进京“赶考”,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站在治国理政的历史高度,从制度层面到法治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先后制定起草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共同纲领》《婚姻法》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制度文献。1948年9月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在短短13个月里,就废除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一切反动法令,制定了《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华北区农业税暂行税则》《村县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条例》等法令、法规、通则200多项,开创了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先河,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法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把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带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社会风尚。唯有如此,法治才能成为事业发展的坚强保障,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全面从严治党,要常怀“赶考”之心,以良好作风保持“考试”状态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面临执政“赶考”的严峻考验。共产党人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如何经受得住胜利和执政的考验?这关系到革命的成果能否巩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面对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号召,作出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的规定。“两个务必”“六项规定”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成为党保持“赶考”状态,不断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
管党治党,是一种坚如磐石的历史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加强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重要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从严治党,使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走好“赶考”路,考出好成绩的必然要求。常怀“赶考”之心,就是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的思想建设上。思想建设是铸魂工程,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落实从严治党,必须从思想建设抓起,抓好这个理想信念“总开关”。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党的组织建设上。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和坚强领导核心,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作风建设上。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为走好新时期的“赶考”路提供作风保障。(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发言摘编 | 2014-01-06 |
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 2014-01-06 |
在新的“赶考”路上汲取甲申历史教训 | 2014-01-06 |
牢记甲申历史教训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 2014-01-06 |
赵正永:把党的伟大精神牢固立起来 | 2014-01-06 |
“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发展 | 2014-01-06 |
中央新闻网站总编辑畅谈“四个全面”战略布... | 2014-01-06 |
在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彰显更大作为 | 2014-01-06 |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14-01-06 |
阅兵实践对强军兴军的深刻启示 | 2014-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