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颜旭 邓海英
//m.auribault.com 2016-05-23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新媒体也不是“政治特区”

  7亿多网民,就是7亿多双眼睛

  网络所释放的言行如果拒绝规则,终将会把自己变为“丛林法则”盛行的“暗黑之地”

  在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图景中,互联网堪称“重大变量”。在这个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世界中,时而天朗气清,时而乌烟瘴气,人们在“最好”与“最坏”交杂的情绪中抒发着对现实世界的不同认知和感受。如何让网络成为凝聚共识的助手,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习主席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必须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一要求明确了当前网络舆论工作的努力方向,为我们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提供了重要遵循。

  把包容多样与有力管控统一起来

  同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具有对社会大众的全时空开放性,借助网络,不论是积极思想观念还是消极思想观念,都能直接“登堂入室”。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必须把包容多样与有力管控统一起来。

  所谓包容多样,就是要尊重差异,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网民五花八门的观点和想法。“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包容而不抹杀差异,多样而不强求一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兼容不同思想观点、包容异质思维,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面对网民五花八门的观点看法,既不能消极回避、冷眼旁观,也不能贴上标签、一棍子打死,必须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多元的时代需要包容多样的声音,但包容并不意味着模糊是非,多样也不意味着主导价值观念的失位。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上呈现的东西已经远远不是网民们的“自娱自乐”,而已经深深影响到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言行举止。网络是虚拟的,但伤害是真实的。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新媒体也不是“政治特区”。对那些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宣扬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相对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相背离的错误思潮,要坚决批判;对那些利用网络和新媒体鼓吹极端思想、传播低俗信息、散布虚假广告等言行要坚决管控。这是中国特色治网之道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治网的普遍做法。当然,坚决管控、积极斗争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网络上一般性争论和模糊认识,还是要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靠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统一思想、廓清迷雾。

  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改革开放让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但奇迹般的发展速度也使各种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以浓缩的方式一下子释放出来。奇迹与困惑并存、辉煌与问题交织,共同构成了现实中国的复杂面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网络舆论场也在不断上演着点赞与吐槽交错、支持与抹黑交织的“活话剧”。

  成功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一种高明的说教能与成功辩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为之点赞。但今日中国又是复杂的、多面的,仍有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历史和现实说明,越是应对巨大挑战和困难,就越需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发挥正面宣传鼓舞干劲、凝聚共识的作用。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社会思想就有了主心骨;劲往一处使,社会发展就有了动力源。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必须做强网上正面宣传,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扬。

  当然,正面宣传并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在崇尚多元、自由的网络世界中,一味的求同而斥异,不仅无法吸引网民,反而会让网民渐行渐远。马克思曾说:报刊,“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唤的喉舌。”对于互联网来说,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体两翼。“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敢于曝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是互联网重要功能。7亿多网民,就是7亿多双眼睛。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个人的力量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强大,个人的声音从来没有可以如此广泛地传播。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审视网络舆论监督,尽管它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其所展现的巨大效能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无论是平常百姓的日常行为,还是国家治理的运行运作,在强大的网络监督下只会变得更加规范。

  把优化网络环境与优化社会环境统一起来

  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促进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全新的话语系统。同现实相比,网络上的辩论总是很尖锐,也很激动,有时甚至很极端。当谩骂、粗暴、攻击、泼污、掐架、谣言充斥整个网络的时候,挑战的已经不仅是网络伦理的底线,还有现实法律的边界,损害的已经不仅仅是网络本身,还有网下的社会和人。任何游戏都有规则,网络所释放的言行如果拒绝规则,终将会把自己变为“丛林法则”盛行的“暗黑之地”,并将最终影响中国现实社会的道德品质。优化网络环境,实际上就是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社会状态,不应从宗教和人的头脑中,而应当从它“所处的世纪”和现实生活中探寻。网络是生活的镜像,网络中的情绪表达,大多源于现实的困惑,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也总会在网上得到体现。生产力发展不起来,生活得不到改善,官僚主义严重,公平正义缺失,生态环境恶化,这些事关百姓福祉的问题都会在网络上得到集中反映。历史反复证明,解决思想问题的关键不是看掌握了多少媒体资源,而是看是否占领了社会生活制高点。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党的领导,空谈社会主义优越性,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打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需要我们在网上下功夫,更需要在“优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良好。

  把全党动手与发动人民统一起来

  网络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做好网络舆论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情,而是事关执政安全的大事件。实践表明,经济建设搞得再好,也不能一俊遮百丑。人心的凝聚和政治的整合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但因缺乏沟通、引导而导致的误解对立也不少见。在网络世界中,不善于表达,就会被表达;不主动应对,就会疲于应对。习主席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做好网络舆论工作,也必须构建全党动手参与的大格局。今天,我们党已经有8000多万党员,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是这个大格局中的一个环节。只有全党发力、全党作为,在热点面前不当“鸵鸟”,在难点面前不做“开明绅士”,才能凝聚起净化网络生态的强大合力。

  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生产生活每一角落的今天,没有人能置身度外。确保网络空间清朗,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社会责任,需要每一个人投身其中、尽一份力。在互联网进入中国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正是得益于网民的自治自律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我国的互联网事业才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今天,面对日趋复杂的网络舆情,我们党必须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网络治理的积极性,把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普通网民、网络大V、知识分子以及网络科技人才等方方面面力量调动起来,打一场网络生态综合治理的人民战争。而对于广大网民来说,也应遵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美德,珍惜网络空间带来的自由便捷和博大精深,做网络高德智士。政府有责任担当,媒体有专业操守,个人有道德底线,网络空间的乌烟瘴气才会越来越少。(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