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新闻舆论工作尤其要坚持党性原则、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与时俱进推动创新,注重把这些基本原则具体化。
把坚持党性原则化为正确舆论导向。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这就要求党领导的新闻媒体,包括各种互联网传播形态的媒体,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要具体化为各方面的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一个全面的要求,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都市类报刊、新媒体都要讲导向,新闻报道与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都要讲导向,时政新闻与娱乐类、社会类新闻都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与国际新闻报道都要讲导向。这样的全面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任何新闻传播都存在立场的表达、是非的把握,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抛弃基本的社会道德和行为准则。比如,一些媒体刊发宣扬金钱至上的征婚广告、播放以嘲弄残疾人为搞笑由头的小品等,导向显然是不正确的。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能理解为一种外在的、通过行政控制才能实现的事情,而应内化为一种基本的职业道德意识;也不能理解为刻意按照某种模式去做,用一堆套话来坚持导向,而要多设计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栏目、好品牌,多创作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好作品。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曾责问“谁是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而谁是根据希望来描述事实”。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这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这是对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深刻阐述,用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注重新闻的真实性,需要正确处理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事实上,正面宣传不是要求报喜不报忧,而是强调要以取得正面效果为主。坏事发生了,批评得有理、有利、有节,传播效果就是正面的。反过来,如果只把好事作为少数领导干部的政绩来宣扬,反而会产生负面传播效果,损害党和政府的声誉。实践中,一些导向正确但社会影响并不好的新闻报道,很大原因就在于没有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发扬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这次讲话中他再次强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这一点,尤其需要新闻工作者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群众,发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1943年,《解放日报》总编辑陆定一写道:“在你作报道的时候,你一定要去请教那亲身参加或领导这件工作的人,细细的听,好好的记,写成之后还要请他看过(或听过)和改过,写得不好就要听他的意见重新写过,以便真正求得忠于事实。”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小学生,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也不能忘。应坚决克服新闻报道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问题,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推动创新应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来检验。关于创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同志提出了9个方面创新和两个“增强”,即“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新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传统媒体尤其要与时俱进推动创新,否则就难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创新中,理念创新是首要的。理念一旦创新,就会发现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体制机制创新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哪些体制机制已经不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如何才能突破体制机制瓶颈,闯出一片新天地。只有与时俱进推动创新,新闻舆论工作才能常做常新,才能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