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以协同创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颜廷标
//m.auribault.com 2016-03-16 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从实际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取得成效关键要立足于创新,依靠创新驱动提供强大动力。所以,京津冀三地应着眼于区域本身定位,加快推进协同创新,以引领和支撑协同发展,实现中央确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

  特殊作用:引领支撑、优化配置、带动发展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创新的特质与功能决定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作用。

  其一,引领支撑京津冀区域发展。从世界经济圈发展一般规律来看,创新能力高是世界级主要经济圈的重要表现之一。创新具有渗透、放大等多重效应,通过协同创新既可带来短期的融合、增值、放大等作用,也可促进区域长期良性、可持续发展。京津冀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经济圈,通过协同创新,可以加快世界级经济圈目标的实现。同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环境共同治理、交通一体化等重点任务的推进,必然对科技创新提出诸多需求,包括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技术需求,解决环境治理的技术难题、公共服务对接中的技术难题等,这些都需要协同创新来支撑。京津冀发展的未来,最终取决于协同创新的程度和效果。

  其二,优化配置京津冀创新资源。京津冀地区人才资源密集、创新要素富集,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理应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北京创新资源充裕、创新环境优越,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高地。横向看,北京创新资源覆盖了学科领域的半壁江山,涉及的产业领域极为广泛;纵向看,从上游的创新源到中游的成果孵化,一直到下游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北京创新资源基本涵盖了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天津也具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全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处于前列,也是我国重要的创新源头之一。但京津二市囿于发展空间、产业基础等,创新能力难以进一步快速提升,直接影响了首都经济圈创新能力在全国、全球位次的持续提升。通过协同创新,可以减少创新公共设施、基础平台、研究机构等的重复建设,建立起打破行政壁垒、扩展空间、涵盖京津冀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从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产生明显的优化效应。

  其三,带动河北加快发展。从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反映富裕程度、竞争力强弱的指标看,河北与京津发展差距较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短板”。加快京津冀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河北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在二十位之后,与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北京和天津进行协同创新,将大幅提升河北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加快破解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从而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促进河北加快发展。

  突出障碍:思维定式、行政壁垒

  其一,思维定式。从当前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突出障碍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在战略思路谋划、重点工作安排、发展资源配置等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就遵循一种“画地为牢”的思维方式,这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对协同创新的推进影响很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强调,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所针对的就是这种思维定式。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定式是长期积淀形成的,只有下大决心、下大气力自我革命才能逐步消除,从而树立起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其二,行政壁垒。目前,对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主要是经济发展,所以涉及创新资源流动就会遇到行政壁垒的阻力。如果创新资源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流动,一般阻力较小,而如果由行政区域内向外流动,往往会遇到来自行政力量的障碍。创新资源是高层次发展资源,它的流入流出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快慢、财政收入的多少,因此,地方政府会阻止创新资源与要素的流出,而采取措施吸引创新资源特别是高层次创新资源的流入。按照一般规律,创新资源在更大区域内市场化流动会带来优化效应,既可节约创新资金的投入,还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竞争力更强的创新体系,从宏观上看有百利而无一害。但目前存在的行政壁垒,往往会使创新资源市场化流动受阻。所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区域统一市场。

  破解思路:明确目标、模式创新、政策协同

  其一,明确目标。战略是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首先要明确协同创新的目标,以减少盲目性。从京津冀区域的特质来分析,它是中国的首都经济圈,要建成创新共同体。明确协同创新目标要注意几点:一是定位要高。因为北京聚集着全国高层次创新资源,形成了各类创新机构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丰富、创新人才层次最高的区域,所以,京津冀未来要建设成为有国际重要影响、全国最活跃的创新中心。二是强化区域创新体系的整合与对接。因为,北京、天津、河北都存在着自己的区域创新体系,目前仍在按照这一体系运行。推进协同创新,就是要打破目前存在的区域行政壁垒,让创新要素在京津冀区域内按照市场需要自由流动,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释放创新能量,提高创新效率。所以要打破目前的小体系,构建起京津冀大区域创新体系。三是明确分工与定位。因为京津冀区域核心区与周边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落差和科技创新落差,从理论上看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创新要素快速流动的创新分工与合作关系,而实践中京津冀协同创新也在逐步升温、成效不断显现,通过规划与政策推动,有效地促进了创新分工与合作,取得了1+1大于2的效果。综上所述,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取向和总体定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应有这样的总体定位:建设具有国际影响、辐射全国的创新资源聚集中心,创新成果生产与转化中心;引领和支撑首都经济圈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源;推动首都经济圈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最终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其二,模式创新。从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推进协同创新必须打破京津冀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维护既有利益、各自为战的思想观念,消除行政壁垒、体制障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而构建集协同内容、协同载体、协同机制于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可以化解、减少协同创新中的障碍,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从实际看,可考虑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有:技术创新攻关类,主要模式包括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平台、技术创新虚拟组织等;科技成果转化类,主要模式包括中关村合作园、高端科技园区、科技大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众创空间等;创新资源共享类,主要包括建立京津冀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联盟、京津冀科技情报资源共享联盟、京津冀科技专家信息服务网等。

  其三,政策协同。政策协同是为了保障协同创新任务的推进落实。政策协同包括京津冀区域层面的科技创新促进政策与措施的协同,以及三方单独出台但影响京津冀区域的政策与措施的协同,目的是形成整个京津冀区域良好的一体化创新环境,避免恶性竞争,减少政策资源浪费。政策协同的重点是:三地协同编制京津冀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谋划一批重大创新项目与协同创新平台;设立京津冀协同创新专项资金,面向京津冀三地的大学、科研机构等组织招标,每年筛选确定一批协同创新重大项目予以支持;建立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联动报告制度,以保证三地政策的协同性。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