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我们可以领略到,习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善于正确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破解各种难题,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历史底蕴、博大的文化精神、高远的思想境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整合思维聚力量。整合思维即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方共谋,达成多方共识,实现多方共赢,寻求“最大公约数”,汇聚社会正能量,凝聚发展合力。习近平以“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以核心价值观构筑凝心聚力思想基础,使全国人民成为奋斗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理想信念一致的命运共同体、精神追求一致的价值共同体;以惩治腐败聚拢人心,制度先行,痛打老虎苍蝇;以和合理念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
历史思维知大势。历史思维即把对象和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注重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及其内在逻辑。习近平强调,“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他指出,中国道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底线思维防风险。底线思维即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把握主动权。一是体现在风险防范意识上。既“想一万”,又“想万一”。“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准备”,才能有惊无险、化险为夷。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注意避免进入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种危险”。二是体现在坚守原则意识上。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对法纪制度要时刻怀有敬畏之心,做到不越边界、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精准思维抓关键。精准思维强调具体和准确,要求动作精准到位。一是抓关键性问题。无论是做决策、定方案,还是抓落实,都要在问题的症结点和关键点上做文章、出实招。二是提出操作性方案。不满足于提出原则性要求,而是对关键点上的动作有着具体的规定,防止落实过程中走样变形,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中央抓“八项规定”落实;投资方式由“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投资投向由以往的粗放式“面投”改为精准式“定投”;开展精准扶贫。这些都是精准思维的体现。
民本思维定目标。“民本思维”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也是对群众史观的坚守与实践。一切为了人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指出,一切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决策者一定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铿锵誓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小康标准,“民之所望就是改革所向”的施政宣言,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本思维和天下情怀。
创新思维增活力。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他一方面强调科技创新,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另一方面强调理念和制度创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诸多新论断。
辩证思维增智慧。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习近平的辩证思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求实的精神。他要求把情况搞清楚,立足国情和民情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能够符合实际。“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二是辩证的方法。辩证处理好各种关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多个角度想事情。避免“盲人摸象”,读懂复杂中国,把握改革大势;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他提出“两个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三是协调的观念。他多次强调改革的关联性,要求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推进“四个全面”的协调发展。
战略思维谋大局。战略思维是善于从全局高度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体现了思考问题的高度、理论研究的深度、知识视野的广度和观察世界的时间跨度。习近平强调,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坚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强调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当今时代的主题没有变,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另一方面,国内也有“三个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一带一路”战略把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繁荣联系起来:“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就是基于国际国内大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法治思维求善治。法治思维崇尚法治、尊重法律,要求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才能做到百姓心安、国泰民安。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求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要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作者系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教授)
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09-09-29 |
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 | 2009-09-29 |
论五大发展理念 | 2009-09-29 |
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 | 2009-09-29 |
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 | 2009-09-29 |
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 | 2009-09-29 |
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 | 2009-09-29 |
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 | 2009-09-29 |
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 | 2009-09-29 |
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 | 2009-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