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以理论上的与时俱进 引领“四个伟大”实践
程京武
//m.auribault.com 2017-08-28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安康。曾经有人问,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什么力量最强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反复告诉我们,科学思想引领的力量最强大。因为科学理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导向性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四个伟大”实践是党的创新理论的聚焦点,凸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感召下,凝聚力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当代中国已经站在“发展起来”且“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阶段,呼唤理论创新的支撑和指引。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始终坚持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为推进“四个伟大”实践提供清晰指引。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为进行“四个伟大”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保障。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格,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活力所在。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才能够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立足中国实际,“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从而把握住了历史脉络,找到了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完善过程,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一主题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自觉推进理论的与时俱进,方能使“四个伟大”实践形成广泛的民心基础。理论创新的价值,在于坚持中的与时俱进,对实践所彰显的科学指导意义,对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仰所迸发的巨大精神能量。党的思想理论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整体进程及其“内在目的”;始终坚持在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关注“人文价值”,谋求人类幸福;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思想魅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引领下的社会发展,这一“报酬递增”使中国民众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能够给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因而产生了真学、真信、真用的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深深扎根于中国实际的土壤中,始终保持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得到了全民的高度认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从老百姓容易感知的角度,最终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当前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四个伟大”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有助于最大范围团结各方面力量,最大可能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广泛的民心基础。

  (作者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为广东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阶段性成果)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