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继本世纪初中央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四个同等重要”之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成为时代赋予每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顶层高度,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更加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大道。建设中国特色贵州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无疑是今天贵州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一、要体现正确的方向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是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不要局限于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个别字句,而要从整体上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要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因为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具体到贵州来说,就是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全省各族人民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作研究,为谱写中国梦的贵州篇章作研究,切实拿出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的结论,这是个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也是个严肃的学风问题,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把握好。
二、要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体系和概念术语。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因此,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的东西,但又要对西方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有分析、有鉴别、有理性批判精神,不能盲从。尤其不能因此而忘记自己民族的特色和根脉,要尽力延续我们民族的传统、彰显我们民族的特色,增强我们民族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贵州虽然地处祖国西南,但同样积淀了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积淀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地域上的生动和深刻体现。作为贵州的学者要立足贵州特色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为此,要加强有贵州地域特色的优长学科的研究,比如:阳明学、长征学、生态经济学、民族文化学等,这些都是有贵州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优长学科,要在这些学科的深入研究中彰显出“理论的贵州”、“学术的贵州”,体现出学术研究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华文化的理论说服力和情感凝聚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文化自信。
三、要体现原创性和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原创性和时代性。笔者理解原创性就是要敢于创新,时代性就是要敢于引领时代潮流,不能跟在别人背后亦步亦趋。但是,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理论创新。具体到贵州来说,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的发展新路,就需要我们社科理论界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这是我们今天进行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要深入探讨今天的贵州如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如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如何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三块短板”,如何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版”。我们今天并不缺少需要研究的问题,但我们缺少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回应。这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方法的创新,需要我们发扬求真务实的学风,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咬住问题不松口,沉下心去搞研究。我们相信,在对这些事关贵州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有效回应中,提出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彰显出“学术贵州”、“理论贵州”的原创性和时代性,一定能实现有中国特色贵州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
四、要体现系统性和专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笔者理解,系统性就是要有系统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但这种系统性不是人为堆积出来的,而是要靠深厚的专业性来支撑。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强化研究方法的专业性。我们在研究有贵州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时,既要立足贵州特色,但又不要用贵州特色性来覆盖、忽视科学研究的专业性,恰恰相反,要用专业性来提升我们的特色性。要善于在对贵州问题的研究中、在对贵州特色的彰显中,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每个学科都有其研究的专业性要求,这种专业性要求决定了这个学科的发展水平,但这并不否定这些学科之间也有一些共通的专业性要求。比如在当今时代,除了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传统的定量分析外,现代数学、计算机和大数据分析在哲学社会科学中也将广泛运用。对这些专业性的技术我们不应当简单拒绝,不要过于强调所研究学科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一些现代技术运用的可能性,恰恰相反,我们要通过这些专业技术、现代技术工具的运用提升自己所从事学科研究的含金量,增强自己所从事学科研究的系统性。
当然,围绕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统筹管理好重要人才、重要阵地、重大研究规划、重大研究项目、重大资金分配、重大评价评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术理论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执笔:徐静)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 2014-12-23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 | 2014-12-23 |
坚持继承性民族性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 | 2014-12-23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强化四种意识 | 2014-12-23 |
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历史使命 | 2014-12-23 |
担负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 | 2014-12-23 |
让哲学社会科学焕发时代光彩 | 2014-12-23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新型智库建设 | 2014-12-23 |
以制度自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 | 2014-12-23 |
奋力推进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理论创新 | 2014-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