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深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兰州市和武威市的调查
李堋 李华平 王欢祥 庞智强
//m.auribault.com 2016-05-30 来源:甘肃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展情况如何?进一步深化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在哪儿?我们结合最近对兰州和武威两市的调研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以来,各地积极主动创造性贯彻落实各项扶贫开发政策,脱贫步伐大大加快。到2015年末,兰州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并开始迈入小康村建设;武威市减贫12.3万人,占贫困人口的47.6%,民勤县实现整体脱贫,天祝县55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3%下降到12%,古浪县3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32.8%下降为16.82%.

  精准扶贫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调研发现,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我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攻方向,这一认识已经深入人心。市、县、乡、村各级组织,广大基层干部、双联帮扶工作人员、社会有识之士,各个帮扶单位、各类龙头企业、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各种项目资源、各类资金、各种帮扶力量,上下左右各个方面都被有效整合调动起来。

  全面落实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各市县、各镇村认真贯彻“1+17精准扶贫方案”,着力推进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做到了“8个准”,每个贫困村制定了作战“5张图”,每个贫困户落实了“3本账”。

  切实摸清了精准扶贫的底数。配合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核实,各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精准识别,列出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脱贫需求清单,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永登县对各乡镇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婚、因缺土地、因缺技术、因缺劳动力、因缺资金、因交通条件落后、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各种致贫原因都有详细的列表分析,对每一贫困村、每一贫困户所落实的各种精准扶贫措施都作了分村、分户的汇总统计,一目了然。

  有效弥补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资金短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财政主动买单,银行主动让利,创造性地推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政策性扶贫贷款,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了杠杆撬动作用,极大地缓解了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农村富民产业规模得以迅速放大。2010年以来,武威市累计投放妇小贷、双业贷、双联贷、扶贫专项贷、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等财政惠农贷款314亿元,农户户均9万元,覆盖全市80%的农户。天祝县仅2015年就安排财政贴息资金1亿多元,当年撬动各类惠农扶贫贷款18.78亿元,使扶贫贷款余额累计达到39.55亿元,农户户均达到11.5万元。

  有效改善了贫困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路、水、电、房为重点,切实改善了贫困乡村基础条件,打通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永登县实现贫困村安全饮水、动力电、标准化卫生室、乡村舞台、通村公路、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全覆盖,乡镇公立中心幼儿园、行政村宽带全覆盖,贫困户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22%.天祝县贫困村道路通畅率达到89.3%、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2%,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84%和72%,设施农牧业户均达到3.47亩。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框架已基本建立起来。

  精准扶贫仍然存有问题

  农村富民产业有规模但缺乏优势。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各地普遍重视富民产业的培养,武威的设施农牧业、兰州的高原夏菜种植等均已形成规模,但像白牦牛肉、红提葡萄、大樱桃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与技术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标准体系,富民产业的加工、存储、销售链没有得到有效延伸,质量认证、原产地认证、品牌认证跟不上,规模优势难以转变成竞争优势。

  因病因婚致贫返贫问题突出。部分贫困户需要实施多轮、重复的扶贫、脱贫措施。一些长期慢性病患者,服药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但又不能入院治疗,导致费用无法报销,因病致贫严重。结婚费用高,在永登县农村,男方要送彩礼6万—7万元,有的应女方要求还要在县城买房,一套90平方米住房要40万元,再加上装修、婚礼等费用超过60万元,很多农户因婚致贫、因婚返贫。

  县级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压力大。根据政策,教育支持计划、金融支持计划等都要求县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部分资金,互助资金项目按照省、市、县2:1:2的资金筹措要求,县上每村需配套20万元,天祝县仅2015年第二批80个互助资金项目共需配套1600万元,“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成本高,但补助标准偏低,基层压力不小。

  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任务还很艰巨。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农村环境面貌、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变化滞后,脏乱差的现象没有根本转变,村容环境整治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形成。

  此外,部分贫困农户还存在脱贫致富缺思路的问题;少数群众养成了向政府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地方反映精准扶贫的特惠政策冲击到了非贫困农户普惠政策福利的改善。

  深化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机制出发,我们建议:

  保持产业发展金融扶持政策的长期稳定。财政出资撬动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是我省的一条重要经验,政策性惠农贷款在促进贫困农村富民产业培育与发展壮大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调查中,不少干部群众担忧精准脱贫后,政策性惠农贷款会不会取消。在产业规模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并形成农户长期稳定脱贫的有效保障之前,过早停止政策性惠农贷款,可能会引起部分脱贫户的重新返贫。因此,建议对已脱贫村、脱贫户通过后续金融支持再巩固一程,同时尽快研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更好的农村金融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

  重视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治理与管护的长效机制建设。目前,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建议推广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把加快建立农村环境整治、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农村文明新风创建的长效机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方面教育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另一方面积极倡导节俭办婚礼,树立文明新风。

  建立脱贫摘帽的激励机制。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力争实现贫困户争相脱贫、抢着脱贫的局面,建立按期脱贫激励机制,对按时限要求脱贫了的给予政策、资金、贷款等方面的激励,变被动为主动。

  建立帮助贫困农户拓展创业致富视野的工作机制。针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没有思路的问题,考虑组织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走进来现身说法、巡回报告,组织有想法、有一定基础的贫困村民走出去开阔眼界、参观取经,大力宣传农村创业致富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多管齐下、共同助力农民寻找创业致富、做大做强的金点子、好路子。继续加大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提早统筹谋划好大数据平台的后续转型升级利用问题。精准扶贫大数据动态管理平台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以及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心血。基层担心,随着精准脱贫任务的完成,大数据平台会不会废弃。建议尽早谋划安排大数据平台的后续利用,逐步拓展、补充完善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内容,以使其在后续的小康村建设、甚至整个农村综合管理中发挥作用。(李堋、李华平、王欢祥系甘肃省政府参事,庞智强系甘肃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