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浅谈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引领民营企业参与新一轮脱贫攻坚
市委统战部学习中心组
//m.auribault.com 2016-05-10 来源:南宁日报
分享到: 更多

  4月19日,团市委青春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组织爱心企业到马山县举行预售金银花茶和捐赠爱心书屋、温暖浴室活动。(本报记者 宋延康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南宁市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南宁市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扶贫,为南宁市的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整体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大,首府南宁农村作为全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还面临着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不利因素。当下脱贫攻坚期与经济转型期的“不期而遇”,为南宁市统一战线引领民营企业家参与新一轮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使我们的工作具有更深刻的历史烙印和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团结、服务、引领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提出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工商联开展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很好,要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因此,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不仅是新时期统战工作、工商联工作新的着力点,也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乃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一)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参与新一轮脱贫攻坚,是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和服务非公企业的根本要求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掌控着大量的经济资源,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社会号召力及影响力日益提高,能不能引导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能不能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既为非公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又达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效果进而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稳固党的执政基础,是摆在统战部、工商联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二)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参与新一轮脱贫攻坚,是推动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当前新常态下,由于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民营企业发展面临成本上升、经营状况下滑、融资难、税费重、招工难、创新动力减弱等多重困难和挑战。如何找准着力点,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新的增长点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新课题。脱贫攻坚孕育着潜力巨大的商机,特殊倾斜政策的照顾使扶贫开发将成为优惠政策更多、含金量更高的领域。统战部、工商联要主动作为,引导民营企业抓住脱贫攻坚的大好良机,把“真金白银”的扶贫政策转化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优势,下大工夫推进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三)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参与新一轮脱贫攻坚,是促进阶层关系和谐稳定,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拷问和质疑富人社会行为的声音在新闻媒体上层出不穷,如宝马车撞人、北京兰博基尼飙车、万科捐款门等新闻事件经舆论放大后影响到整个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客观评价,并进一步加剧了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对立。阶层关系的不和谐,既影响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基础,更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健康发展。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提到,“许多民营企业家都是创业成功人士,是社会公众人物。用一句土话讲,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你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对社会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要十分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为此,一方面要教育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增强责任意识,把拥有财富当作是一种责任,把回馈社会视为本分,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要为非公经济人士参与脱贫攻坚提供支持和服务,使之成为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最佳途径,并借此消除阶层樊篱,促进社会和谐。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民营企业扶贫模式探索

  由于当前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加之南宁市民营企业经营面临需求不足、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顺应趋势,转变扶贫开发观念,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发展机遇,利用好贫困地区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开放红利”“改革红利”“互联网+红利”等多种“扶贫红利”,在保持和发展原有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当前开展的“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 “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民营企业传统扶贫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民营企业扶贫开发路子,进一步推动实现村企合作共赢。

  (一)整合“生态乡村”旅游资源,创新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娱乐一体化模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被列为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生产经营成本较低、扶贫效果来得快、返贫率低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国家旅游行业数据显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扶贫开发的主题之一。2014年,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436多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274.45亿元,分别占全区接待游客人数的26%和旅游总收入的11%.到目前为止,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广西1000余万农民直接和间接受益,年人均增收576元。2011—2015年通过旅游扶贫,全区分别有4.86万(2011年)、15.29万(2012年)、9.48万(2013年)、7.53万(2014年)、8.55万(2015年,预测数)人口实现脱贫,约占全区脱贫人口的7.84%.“十三五”期间,全区预计将有42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约占“十三五”全区脱贫人口的9%(来自中国旅游之声统计数据)。

  随着南宁迈入高铁经济时代,我们要配合“美丽乡村”旅游工程,充分利用南宁“1小时经济圈”的交通便利优势,结合“美丽南宁·生态乡村”和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围绕山水风光、田园生态、现代农业观光等主题,整合当前较为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引入具备条件的民营资本,积极开展特色旅游名镇(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生态旅游示范区、星级乡村旅游区以及农家乐、渔家乐、森林人家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推出一批核心旅游产品,塑造品牌效应,形成南宁市范围内的“48小时乡村旅游圈”,将“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条线”,实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变革,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紧跟互联网+经济潮流,创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一体化模式

  在当前世界经济下滑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互联网经济发展逆势上扬,不断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为我国经济稳定和增速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未来发展来看,互联网经济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农村宽带网的全覆盖,互联网+农村经济将成为新的增长极,未来我国将近8亿人口的乡村社会将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的主战场。近期,国家制定的系列加强农村互联网建设的措施,如推进2020年宽带覆盖98%行政村、部署六大措施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等,为进一步优化农村互联网硬件基础和商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南宁市委也将“互联网+”扶贫工程列入实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七大工程”。随着南宁市成为全国第17个“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获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业务,南宁市电子商务开始迈入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新阶段。我们必须紧跟互联网+农村电商的经济发展热点,将扶贫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充分借助商会组织的力量,尤其是我市新兴的活跃在南宁市经济舞台上的电子信息商会,同时利用南宁市电商发展日趋完善的环境优势,为南宁市中小企业进入农村地区搭桥铺路,一方面引导带动南宁电子信息商会开展智力扶贫,对村民进行相关互联网、电商运营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推动各级政府为贫困地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其运用各类政策设厂开店,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一个个“淘宝村”“淘宝镇”, 让农村经济借助互联网活起来,让产品流动起来,从而实现就地吸纳劳动力,解决农田荒废、农产品滞销等问题,实现消除社会隐患、农民稳定增收等目标。

  (三)增加工资性收入,创新发展农民群体就业创业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群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民外出务工、本地务工和创业的比例逐年升高,也带动了工资性收入增长。来自《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数据显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占42.6%,工资性收入占45.3%,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截至2015年9月,广西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963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893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23元,增长8.4%.上半年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2.9%,拉动期内现金收入增长3.3个百分点。根据农民务工发展趋势,预计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得到维持和发展。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不断兴起,创业创新成为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我们要深入研究南宁市农村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府帮扶、社会参与和自力更生等形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养老家政服务、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利用社会资金建立农民创新创业发展基金,不断降低农民创新创业的融资成本。密切联系涉农民营企业,搭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见习基地,进一步强化农民创新创业指导师、创业带头人培训,鼓励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组织创新创业农民与企业、小康村、专业市场和园区对接,形成企业带动、名村带动、市场带动和园区带动农民创新创业的格局。将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勤于耕耘的农民创业创新典型选拔出来,总结推广好典型、好机制、好创意,引导广大农民在创业创新中学习借鉴。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监管,坚定地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平衡的正道

  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事业过程中,我们要从长远来考虑乡村发展的持续性和平衡性,不能只管项目落地而忽略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后期的监督管理,防止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平衡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总而言之,要不断强化民营企业保护环境的理念,引导他们不仅要对当代人民群众生存发展负责,也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二)完善机制,优化企业参与扶贫的政策环境

  1. 搭建村企合作的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与农户、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有效对接,提高村企结对帮扶的效率和水平;要让企业享受参与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如无偿捐助的税收抵扣、扶贫项目支持、企业贷款贴息、企业税费减免等。

  2. 完善政策激励配套措施。保护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热情,坚定企业长期扶贫的信心。制定出台对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以及扶贫项目支持、企业贷款贴息、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企业参与扶贫的项目开发,要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大力支持,对农业产业化资金、财政贴息贷款、土地使用计划、产业扶持政策等优先安排;对企业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基地认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进一步完善企业参与扶贫的资源配置政策,以调动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3. 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对积极参与扶贫做出突出成绩的民营企业在政治上给予肯定、精神上给予鼓励、经济上给予支持、社会上给予宣传,对捐赠数额巨大、贡献特别突出的民营企业和个人,给予项目冠名或相应社会荣誉,在全社会营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注重长效,打造稳定的村企合作关系

  村企合作关系的稳定是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产生成效的基础,要做好村企对接的协调管理工作,不能存在“重援助,轻共建”的浅显观念,应注重长期帮扶带来的长久利益。一方面要引导受助的贫困村主动邀请企业参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对口帮扶等计划的制定,注重协商共建。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认真落实扶贫开发项目,主动与受助贫困村开展协商,做好切实可行的规划,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发挥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村企双方利益共享。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