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以绿色引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梧州市的探索与思考
朱学庆
//m.auribault.com 2016-03-22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营造城市宜居环境,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发展的思路和任务,提出营造城市宜居环境要求。而梧州作为生态环境优美的岭南山水城市,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大力塑造城市特色,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一步打响“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城市品牌。这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探索实践

  梧州地处丘陵地带,独特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梧州独特的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建筑多依山临水而建,给城市开发建设和生态保护提出更加严苛的要求。在加快城市发展过程中,为最大限度保护好、利用好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梧州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尝试。

  生态绿化做“加法”。近几年,梧州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入手,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城市绿化美化、环城森林景观、绿色通道、森林生态文化等多项工程,完善市区绿地的服务功能和生态功能,扩大绿化总量,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污染治理做“减法”。全面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关闭保护区内生活污水排污口,取缔一级保护区内禽畜养殖和网箱养殖,严格控制二级保护区内网箱养殖活动,开展保护区内直排口整治工作,先后关停小纸厂382家,有效保持了境内江河水库的良好水质。通过加强扬尘污染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10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等措施,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也取得明显效果。

  绿色发展做“乘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构建起“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加工、深加工-再生产品”的循环产业链条,形成再生铜、再生铝、再生不锈钢、再生塑、再生棉等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循环经济产业年产值达900亿元,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走出一条具有梧州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追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部署,中央和自治区都把绿色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梧州市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基本建成布局优化、生态宜居的桂东南城镇群核心城市,这是梧州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大力营造城市宜居环境的目标追求。

  从现实情况来看,梧州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挑战。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由城市开发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一直到“十二五”的前三年,梧州江河水质达标率和空气质量优良率仍保持在100%,但到后两年有所下降,说明经济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大幅改善,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满足老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需要我们做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梧州应按照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把营造城市宜居环境作为不懈追求,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让广大市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居住得更加安全舒适,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力方向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水源清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宜居、产业低碳绿色”等目标,集中发力,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效,全面加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破解雨洪内涝难题。从实践经验看,建设海绵城市是从根源上修复城市水生态,破解城市雨洪内涝难题的有效途径。由于历史上梧州老百姓多有依山建房习惯,不仅破坏了绿水青山的优美地貌,还带来城市水生态失衡等突出问题,洪水、内涝、地质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市区“小雨积水、大雨内涝”的突出问题,梧州于去年启动海绵城市相关工作,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实现城市雨水自然积存、自动渗透和自我净化。地上,要加快城市森林系统和城市透水体系建设,发挥好山体、林地、绿地、花园、人行道等空间的生态海绵体作用,提升城市雨水蓄滞和涵养能力;地面,要加快溪流、湖泊、池塘城市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打通城市水系与江河的大循环,加快形成相互连通的生态圈;地下,要大力推进城市排水、排污、防涝等地下管廊建设,畅通城市“经脉”和“毛细血管”。

  大力发展城市绿化,保持自然生态优势。“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既是梧州的品牌、荣誉,更体现一座城市价值的追求和实践。通过“创森”“创园”活动的开展,爱绿、盼绿、护绿的生态意识已经在广大群众心中扎根。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不断巩固和扩大城市绿化美化成果。为此,梧州注重抓好点、面、线布局,加快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的改造提升,见缝插针在居民小区、广场周边、闲置地块等建设小型园林,让人民群众“推门见绿”;鼓励引导单位、社区和居民对护坡、建筑物、墙面、屋顶等进行绿化,打造城市立体绿化景观,让人民群众“抬头见绿”;推进环城森林林相改造,加强浔江、桂江、西江两岸防护林建设,改造提升城市主次干道和外联交通干线绿化景观,加快形成城市绿色生态走廊,让人民群众“放眼都是绿”。

  加强污水大气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都必须守住大气和水这条生命线。因此,梧州将持续推进“碧水”工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推进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加快江河污水直排口治理,重点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污水截流、收集,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全面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持续推进“蓝天”工程,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加大对空气质量“PM10+PM2.5联合控制”力度,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严厉处罚偷排超排行为,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大气和水污染问题;健全区域生态合作机制,加强与珠西流域城市水生态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力度,保持流域生态环境,共同呵护千里西江。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低碳发展绿色崛起。“十三五”期间,要加快完善循环经济体系,推动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低碳产业聚集发展,做长再生铜、再生铝、再生不锈钢等循环产业链,推动陶瓷建材、医药食品、林产林化、船舶机械等传统产业实施循环化改造,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全面加快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推动资源节约和经济发展双量提升。(作者为梧州市市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