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推进职工服务信息化建设,单独建立数据库自由度大,但工会组织不具备实力;而依托政府资源,则需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安徽芜湖的经验是“依靠不依赖”——
工会“大数据”如何精准服务职工?
站在夜晚的街头远远地望去,位于市中心十字路口处的安徽芜湖市职工服务中心大楼高大挺拔,巨大圆形“工”字引人注目,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芜湖市职工服务信息化平台“总部”。
“总部大楼”里,傅松差不多每隔几天就会接待一拨来自其他地市工会的考察队伍。作为芜湖市总工会副主席,同时作为主抓这项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傅松既遇到过羡慕的目光,也看到了质疑的眼神。他的接待介绍每次的结尾都是相同的:工会服务数字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但是怎么建,建好后怎么服务?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选择“依靠不依赖”的第三种模式
早在2013年,芜湖市被安徽省经信委批准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试点示范城市。
2014年初,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童怀伟要求芜湖市总工会在全省率先推进职工服务信息化建设。芜湖市总工会随即部署此项工作。
正式启动前,通过调研,市总梳理出工会信息服务平台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建立独立的工会信息服务体系,一种是借助当地政府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会服务信息化。
“独立建设自由度大,但芜湖市总工会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依托政府资源,又易受多种因素掣肘。”傅松觉得,按照芜湖市的实际情况,最好的方案是“依靠不依赖”,即借助本地政府信息建设资源,同时建立工会独立的系统平台,即所谓的“第三种模式”。
初步方案基本形成后,芜湖市政府与市总工会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芜湖市职工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成为这次联席会议的唯一主题。市长潘朝晖在联席会上对方案表示肯定,并要求相关部门在政策优惠、技术指导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经过项目申报、论证、审核和招标等程序,职工服务系统软件开发和工会三级职工服务平台建设于2015年3月正式启动。同年6月,完成系统软件架构设计、加载工会职工服务相关数据,基本形成了工会组织管理、帮扶救助、维权服务、劳模管理和信息化数据管理等“五个模块”的基础数据库架构。
当年9月,以芜湖职工服务网为基本平台的系统上线,并实现了与全市信息化平台的对接和互联互通。
线上线下的工会“大数据”雏形初现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信息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可是,仅采集数据一项,对工会来说就是一件难度相当之大的事。”在应邀参加安徽省总工会主办的一次培训会上,芜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韩卫民感慨万千。
很多政府部门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信息数据资源,有些数据资源由于涉密或者涉及个人隐私,很难做到与其他部门共享。对于工会搭建的职工服务信息平台而言,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支撑,平台只是一个虚空的框架而已。
如何既能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又能做到信息共享上的绝对安全,芜湖市总工会与市政府有关部门相互沟通协商了多次。
向公安部门要户籍信息,向住建部门要保障房信息,向工商、税务部门要企业信息……为了得到这些信息资源,一段时间来,芜湖市总工会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了很多次。最终,公安、住建委、工商、税务、人社、安监等6个部门的相关数据与工会信息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
“这些数据拿过来后,还需要进行‘工会化’改造。”据傅松介绍,工会“数据库”由“基础模块”和“动态数据”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基础模块”围绕工会组织架构、职工服务功能需求进行系统结构匹配设计,成为芜湖工会的“量身定制版”。“动态数据”则是以职工“社保”数据为基础,经过系统“清洗”后构建而成。
目前,芜湖市工会信息库中已经建立近1.4万个企业数据、42万会员数据、1万多困难职工数据和1800多名劳模数据。
“线上”的数据来之不易,“线下”的联络同样并非少受周折。
为了方便线下服务职工,芜湖市总工会与两家银行联合,共同推进“会员服务卡”发放。按照设想,持有“会员服务卡”的职工,可以在全市范围享有多种生活消费方面的优惠。而这些优惠必须首先征得商家的支持。
在近1个月时间里,市总工会宣教部长潘人威就是和这些商家“对接”的人。包括文化体育、大众娱乐、商贸消费、公共服务等13大类、近百家商家与“会员服务卡”成功签约。
涵盖线上线下的工会“大数据”雏形初现。
精准服务是关键
元旦过后,芜湖市房产局退休职工赵声发接到了市职工服务中心让他领取“会员服务卡”的电话。拿卡的当天,赵声发还收到了市总工会早已汇入卡中的3000元困难补助金。此前,赵声发让自己的女儿通过网络提交了自己的困难职工申报材料。
此事让赵声发感慨“两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办事如此简便、如此快捷;二是想不到拿到会员卡的当天也就拿到了困难补助金。
“数据既是活的,也是死的。”从部队转业来到市总工会之前,傅松曾做过信息化管理工作,他认为,工会大数据,有些是可以固定不变的,有些则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这些数据如果不能拿来分析,不能为我所用,那么,活数据也就变成死数据了。”
以特困职工帮扶为例,傅松解释大数据的好处。在今年确定全市特困职工帮扶人数之前,市总工会通过分析人社部门传过来的社保信息,对全市可能存在的特困职工进行了一番大排查。他们后来发现,全市最终通过各种渠道报上来的特困职工,竟然与之前的摸排相差无几。
“由于我们根据数据分析,提前做好预案和研判,最终在特困职工帮扶工作上显得效率特别高。”傅松说。在这之前,职工申报这样的材料,需要跑多个部门,盖不同的公章。现在接到申报材料后,30个自然日内限时办结。
类似的精准服务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在“金秋助学”方面,芜湖市总工会希望能够延伸助学的链条,他们期望能够给予那些能够承接爱的接力棒的学生在实习、就业等方面更多的帮助。同样,通过分析全市1年来上报的各种工伤数据,明确哪些企业、哪些部门、哪些工种的工伤率高低后,市总工会可以据此倒逼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劳动保护工作。
“将来,希望通过大数据能够准确地分析职工、企业、社会的各种需求,做好相关对接工作那才是真的把大数据用活了。”傅松说。
“三工”调查:构筑一个全新的工会服务平台 | 2009-04-21 |
“三工”调查:维权:寻找新视角 | 2009-04-21 |
论文选编(三) | 2009-04-21 |
论文选编(四) | 2009-04-21 |
论文选编(五) | 2009-04-21 |
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与隐私 | 2009-04-21 |
建强镇街工会,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 2009-04-21 |
大数据是重要生产力 | 2009-04-21 |
以“四个注重”扎实推进职工帮扶工作的开展 | 2009-04-21 |
江西于都县总工会以“五个注重”推动工会帮... | 2009-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