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m.auribault.com2015-04-16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打牢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根基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着力于学科体系的建设,这是理论创新的根基。所谓“学科”指的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学科建设”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分学科,特别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科进行完整准确的研究和把握。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提升其视野,丰富其内容,提出新概括,实现新突破,都必须以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为基础,都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进言之,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来看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才能把握学科体系建设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彰显了学科体系建设与理论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1978年3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重提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并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新概括。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与他当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学科的理解是密不可分的。在1977年和1978年间,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要从各个领域阐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体系。在生产力理论上,小平同志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理解,不仅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而且还提出只讲发展生产力、没有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是不完全的,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要在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中“讲全”生产力问题。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完整准确把握是小平同志生产力理论创新的坚实支撑。同时,小平同志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也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别是把政治经济学学科推向新水平。

  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发展问题,习近平同志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在党的十八大之前,他就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很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丢。因此,一方面,“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走上歧途”;另一方面,“必须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活力,以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坚持下去”。这两个“必须”,既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地位,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支撑作用,凸显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又多次强调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他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们面临“本领恐慌”问题,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完整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经典,因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还是其基本原理,都深刻地蕴含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中。所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可以说,深入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成果,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学科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必修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也是实现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奠基石。

  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哲学的建设。党的十八大前,他就说过: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十八大后,他多次强调学习哲学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更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他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完整准确把握和理解,理论创新就有了坚实的支撑。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全方位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治国理政理论的新创造。

  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是提升战略思维和增强理论自信的基础;而在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中,实现理论创新则是学科与时俱进和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基础。基于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实际,认识和把握好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之间的统一和互动关系,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遵循。(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顾海良)

1 2 3 4 5 共5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