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探讨】六次劳大承上启下中国工运事业-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原创

【工运探讨】六次劳大承上启下中国工运事业

王永玺 钟雪生 杨华锋
2018-08-14 07:34:15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六次劳大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奠基大会,成为中国工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在大会召开70周年之际,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承六次劳大光荣传统,努力在新时代续写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新篇章。

  1948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开启前夕,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简称“六次劳大”)在哈尔滨召开。这是一次规模空前、团结胜利的大会,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奠基大会,六次劳大成为中国工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

 归统一:重新实现了全国工人阶级的大团结和全国工人运动在组织上的统一

  六次劳大的召开适应了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1947年是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随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不断胜利和新解放地区的增加,解放区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会组织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不仅新解放地区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建立起工会组织,而且各解放区都相继建立起地区性产业工会和工会联合会。据不完全统计,1946年7月到1948年7月,仅东北地区就建立起省市级工会8个、地区或市级产业工会20余个。1948年,各解放区已建立起工会组织的基层单位职工人数为247.3万余人,工会会员144.8万余人。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决定召开一次全国各解放区工会代表大会,准备建立解放区统一的工会联合会。

  这时,1948年2月底到达哈尔滨,并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解放战争的中国劳动协会领导人朱学范,明确表示要同共产党“并肩作战”。朱学范的行动,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的统一战线,取得了历史性重大胜利,推动了党召开全国劳动大会的决心。中共中央于1948年4月30日发出的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提出,解放区和蒋管区职工联合起来,为建立全国工人的统一组织,为全国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

  1948年7月31日,大会筹备委员会在哈尔滨召开预备会议,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决定:为了继承中国工人运动的光荣传统,统一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集中工人阶级的力量,联合一切民主爱国阶级,迅速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接受中国劳动协会、上海、天津等代表团的提议,把即将召开的大会定名为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将由大会产生的全国性组织恢复为原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名称。

  8月1日,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开幕。出席大会的有全国各地区、各大产业部门和各工会组织的代表,共计518人,代表着全国有组织的职工283万余人。陈云、李立三、朱学范等中共中央领导和工人运动领袖出席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召开,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自1929年五次劳大以来,中国工会历史上一次人数众多、代表广泛、意义空前的盛会,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已胜利地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有组织力量。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恢复重建,重新实现了全国工人阶级的大团结和全国工人运动在组织上的统一。这对于充分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作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和担负起新中国的建设任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迎曙光:六次劳大是一次承上启下的历史性盛会

  六次劳大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既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的总结,也是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一个开始。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简称《决议》)是新中国建立前后全国职工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六次劳大的主要成果,首先是在解放战争开始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和准备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关头,明确了包括解放区、国统区在内的全国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当前的总任务,就是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决议》明确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议》指出:“在这个伟大的斗争中,中国工人阶级应该而且必须站在最前列,并使自己成为各民主阶级人民革命的领导者。”

  其次,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工人运动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为动员和组织全国工人配合支援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工人运动确定了正确的方针。

  再次,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为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制定了不同的方针任务,指导了两个地区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正确开展,从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邃的工运思想和驾驭工运全局的高超策略。根据六次劳大《决议》精神,在国统区,工人运动继续贯彻“荫蔽精干、积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方针,在解放战争即将获得最后胜利的时刻,组织起来,保护工厂、机关、学校,保护机器设备、物资、档案,准备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和接管城市,维持社会秩序,迅速恢复生产。1949年5月解放上海时,上海工人阶级为配合解放军攻城和保护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在护厂队、纠察队的基础上组成了一支6万人的人民保安队,全力保护机器设备不被破坏。

  在解放区,职工运动全面贯彻“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总方针,组织动员工人阶级以高度自觉的主人翁精神,广泛开展献纳器材运动、创造新纪录运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等增产立功运动,迅速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东北解放区工人提出“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为前方部队制造了大量武器弹药;铁路工会组织工人大量修复机车投入军事运输;在渡江战役中,海员和船工为帮助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区的职工运动为全国解放后,工人阶级在执政条件下开展工会工作做了准备。

铸辉煌:开创了新民主主义工人运动的新起点

  新中国工会运动一般都是以1948年8月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为起点的,这是因为六次劳大确立的新民主主义工运方针策略,使它成为中国工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

  新民主主义的工运方针是中共中央确定的。中共中央1948年7月29日致六次劳大的祝词和为大会起草的《决议》都明确指出,解放区职工运动的任务,应贯彻执行毛泽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经济建设总方针。

  六次劳大最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是它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总方针,为解放区工人运动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正确性,不仅为解放战争后期的历史经验所证明,更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会工作“黄金时代”的历史经验所证明。也正因六次劳大为解放区以及将要创建的新中国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工运方针,从而成为解放后新中国工运的新起点。

  六次劳大是中国工运史上光芒万丈的里程碑。大会通过的报告和章程、制定的方针和策略,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相结合的典范,“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既保证了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工作,关系到职工的根本和总体利益,又保证了职工与资方各自的具体利益,这充分说明六次劳大制定的方针,在中国工运史与维权观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昭示与非凡意义。尤其在苏区、根据地和解放区开创与发动的劳动竞赛与劳模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一个创举。这些工运思想的新内容、新发展,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新境界。

  2018年是六次劳大召开70周年,在此时刻,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承六次劳大光荣传统,努力在新时代续写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新篇章。

  (作者:王永玺,为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钟雪生,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当代工运研究所副所长;杨华锋,为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建好专业教学资源库须做好“三结合”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简称资源库)建设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实施领域综合应用的重要手段。资源库建设须与学校信息化工作相结合构建创新型信息化服务机制。一是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明确将校园信息化建设定位为学校发展战略,建立“一把手”责任制

  •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少不了企业工会的参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顶层设计,需要企业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知、共同接收、共同遵守。管理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者

  • 全面从严治党 保障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全面从严治党,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国有企业不能例外,必须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 招聘与录用管理流程再造(之十二)

    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成立事实劳动关系,在劳动法框架下,用人单位将面临以下法律风险:补签劳动合同,并有可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

访谈

文献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