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要有忧患意识
鲁顺元
//m.auribault.com 2016-06-27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着眼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全面部署。这一重要讲话,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南和实践动力。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经济欠发达的青海而言,学习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尤其需要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紧密结合青海实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以此为契机,努力推进青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快速发展。

  青海哲学社会科学迎来又一个发展春天。我们党历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旨在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比如,2004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的科学论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遇到的第一个发展春天。其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初,专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2016年初,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出台《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因此,要破除阻碍学术发展的管理制度障碍,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青海哲学社会科学面对的将是又一个发展春天。

  青海稳定发展大局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对于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繁重任务,习总书记的讲话用五个“迫切需要”来总结。青海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对青海甚至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海民族文化多元,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活跃,思潮引领的任务艰巨;经济支柱产业结构性问题严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任务艰巨;对决策失误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推进决策科学化的任务艰巨;民族文化、地方文化排他性明显,面对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辨识、甄别能力不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保驾护航的任务艰巨;宗教影响广泛而深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进程相协调的任务艰巨。破解这些艰巨复杂的任务,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具有学理性的解释,提出战略性的举措,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从而使青海在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青海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机遇、挑战并存。青海是哲学社会学研究的沃土,历来是国内外各个学科关注的热点区域,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生态学、藏学、文化学等学科受到广泛关注。生发于这片热土,曾经的学者著书立说、资政建言,树立了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藏学、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但是,由于观念、地理、财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加之人才外流、队伍断层等严重影响,青海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研究队伍规模不够、能力不足等问题,毋庸讳言,青海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解释力还远远滞后于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切实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我们抢抓机遇,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挑战的是我们的思想认识、改革勇气、胆略魄力,青海哲学社会科学界不能错失发展良机。学习讲话精神,关键在于落实。我们应该怀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结合青海实际,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对社科事业的领导、优化学术环境和科学评价及人才成长机制、优化经费保障和项目管理机制、创新智库研究机构设置、扶持重点优势学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社科成果普及转化机制,努力把讲话精神和中央一系列有关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