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健康扶贫,重在提升政策精准度
洪乐风
//m.auribault.com 2016-06-22 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一在政策分解的精准。二在基层落实的精准。把扶贫与医疗卫生的体制机制变革挺在前边,终结“救护车一响,三头猪白养”的悲剧,健康中国的“靶向治疗”还得准些、准些、再准些。

  国家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等15部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保障,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切实降低农民的健康支出成本,是农村地区扶贫攻坚的关键一战,亟待政策执行“百步穿杨”的精准度。

  农村人最怕啥?钱可以慢慢赚,种地、打工都可以慢慢攒,唯独生病、生大病最可怕,动辄几万、几十万元的花费,短期内便可让小康之家重返贫困线。因此,健康扶贫比起“撒胡椒面扶贫”的效率要高很多,用好了能够“四两拨千斤”。当然,保险资金来之不易,不是天上掉馅饼,体现城市反哺农村及农民之间的互助共济,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真正有困难的人受益。

  一在政策分解的精准。目前的指导意见还属于粗线条的顶层设计方案,需要在“条”“块”多个方面不断细化。这就要求“新农合”部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降低贫困地区的医疗费用负担,包括个人缴费的补贴、住院报销比例的调整。尤其是对最困难群体的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决不能是“大而化之”,或者拿出一两个极端案例显摆政绩,而需拿出招商引资一般的精神头,一家一户计算好,建立档案、“挂图作战”、追踪到底。

  二在基层落实的精准。一方面,各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贫困人口常见病的分布也大不相同,异地就医、跨省报销的概率非常大,有人文化程度本来就不高,太复杂的条款、流程、签字盖章,无异于雪上加霜,应当尽量简化。另一方面,也存在农村熟人社会借机“骗财”的可能,这需要加大监管与打击力度,避免“健康扶贫”造成新的贫富不均。互联网时代对此的识别,技术上无障碍,就看基层治理者愿不愿意较真。

  也有人担心,15个部委联合发文,力度和声势不小,执行起来会不会“九龙治水”?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只有形成合力,走稳、走好政策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在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孕产妇与婴幼儿死亡率这些“细枝末节”上敢碰硬,贫困人口的受益水平、健康脱贫进度才能迅速提高。据了解,这次“健康扶贫”的办法部分来自民主党派的议政建言,实践中如何将方方面面的合力“拧成一股绳”,也考验着基层卫生服务的改革智慧。

  人的生命健康与尊严,是扶贫的终极目的。“偷鸡腿妈妈”的故事令不少人动容、心酸。但个案资助,缓解不了更大范围的感伤与焦虑。把扶贫与医疗卫生的体制机制变革挺在前边,让农村人像城里人一样大大方方迈进医院的门,终结“救护车一响,三头猪白养”“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的悲剧,健康中国的“靶向治疗”还得准些、准些、再准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