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大众话题-正文
救命药入黑市当反思药品管理机制
木须虫
//m.auribault.com 2017-11-1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要想防止救命药进入黑市,就不能完全放任药品由市场流通自主调节,国家在放开药品市场定价,激活药品市场供应的同时,也应针对药品生产与流通的特殊性,建立必要的干预与调节机制。

  据媒体报道,人血白蛋白被称为“黄金救命药”,临床上经常使用,但患者却难以从医院买到药,于是有人瞅准这一情况,做起人血白蛋白的黑市生意。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身为医院退休护士的孙琳与苏军军、林一品等人,非法购进人血白蛋白、狂犬疫苗等药品,再通过非正常渠道加价转手卖出,销售范围涉及多个省市,涉案价值累计达400余万元。

  救命药进入黑市,危害不容小觑,不但增加了患者买药的负担,扰乱药品流通秩序,还为假药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提供了土壤。对此,加大管理与打击的力度不言而喻,但打击终究是末端治理的下下之策,也许能治标但终难治本。

  救命药为何能够进入黑市流通?非法利益的驱动是外在原因,救命药从正规渠道流出,通过非法渠道售卖,可以卖出更高价格,牟取更大利润。除此之外,在黑市上售卖救命药能有利可图,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救命药本身的稀缺性,甚至变成了奇货可居的商品。这很大程度缘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药品既具有商品的属性,又不同于普通商品,很难完全由市场竞争实现供求平衡。

  比如,一些救命药由于受到价格的限制,利润低导致生产的萎缩,量跟不上去,变成短缺药品;一些救命药属于罕见病治疗药品,需求量低,成不了大众药品;还有一些救命药,受到专利或者技术限制,能够进行生产的企业少,一定程度上带有垄断性质。这些类型的药品,往往更容易在药品营销环节被把控,不法分子利用购药难来挟药要价。近些年,促皮质素、鱼精蛋白等药品被黑市炒成天价,并不鲜见。

  要想防止救命药进入黑市,就不能完全放任药品由市场流通自主调节,国家在放开药品市场定价,激活药品市场供应的同时,也应针对药品生产与流通的特殊性,建立必要的干预与调节机制。比如建立救命药、罕见药和垄断药品的生产补贴与收贮机制,由国家根据需求向药企下订单,对生产给予补贴,并实行国家定价,通过固定的渠道向医疗机构和患者配送,保持价格与供应的稳定,防止稀缺类型的临床必需药品在可控渠道外销售,建立区别于普通药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供应体系。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