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盯梢暗访专家 怪象之下创卫模式何去何从
朱昌俊 
//m.auribault.com 2017-07-11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在种种功利目的裹挟之下,评选的初衷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一些成功创卫的城市,其卫生状况却并未有预期的提升,“卫生城市不卫生”,屡有曝光。

  国家创卫专家即将来枣庄市进行暗访……发现询问创卫工作的、专家模样的人员,要迅速想方设法与当地创卫办取得联系。针对网传“枣庄市在创卫工作中发出《致广大出租车驾驶员的一封信》”一事,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7月7日晚发布说明,对此事予以证实,并称此信系创卫办个别工作人员擅自所为。(法制网7月10日)

  发动出租车司机盯梢暗访专家,并及时通风报信……这样的细节,确实让人惊诧。但联系到以往种种创卫新闻所揭露的怪诞现象,又很难说让人意外。枣庄方面回应称,这一对出租车驾驶员的号召,是创卫办个别工作人员擅自所为,言下之意,与官方无关。问题在于,到底如何让人相信,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员怎会有如此大的动力与权力,私自发动全市的出租车司机?这一回应的公信力已然是存疑的。

  号召出租车司机盯梢暗访专家的公开信到底是如何出炉的,或许还在其次,要害是这一号召所指向的某种真实应对思维。它离不开这样几个关键词:为过检而检、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弄虚作假。纵观一些城市的创卫行动,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运动”与“突击”色彩,期望靠短期内的“创卫压倒一切”,动员和指令各个方面为创卫让路,既劳民伤财,也助长了形式主义的歪风。

  正因为此,早在2009年,基于创卫给民众生活带来的打扰,以及过程中所存在的造假现象,央视《新闻1+1》就呼吁“可以考虑停止评选国家卫生城市”。如今8年过去,争相创卫的城市依然趋之若骛,像枣庄这般的创卫应对仍非孤例。有城市为了应付创卫检查,要求全市饭店酒楼关门谢客,市民买早餐都困难;有的城市发动全市公务员为创卫扫大街,整个城市的运转在一定时期内都围绕创卫进行;至于“尽可能多地为暗访专家提供该市的创卫工作亮点”,相信在每个城市的创卫过程中都上演过。

  的确,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有利于敦促各城市提升卫生意识,加大卫生治理方面的投入,但创卫的边际效益在下降,形式主义却在加重。截至2009年12月,全国已有118个国家卫生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六分之一。在今天,创卫对于多数城市而言,更像是一种“头衔”的争夺,是城市间“荣誉称号”的竞赛,仿佛人家有自己没有,就会黯然失色。“全国卫生城市”亦成为官员政绩的重要象征。在种种功利目的裹挟之下,评选的初衷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一些成功创卫的城市,其卫生状况却未有预期的提升,“卫生城市不卫生”,屡有曝光。

  城市创卫,严格说也是一种由上至下的行政评选。虽然其标准和参考权重都设计得比较细,但由上至下的评选模式,决定了其难以摆脱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弊病。厘清了这一点,无论是以往其它城市曝出的创卫怪象,还是这次枣庄被曝光的盯梢之法,除了要反思创卫城市的应对思维,追责具体的造假责任人,也有必要从种种共有的现象中,洞悉创卫评选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并对之加以优化和革新。比如,不妨从顶层设计反思,对城市卫生治理的敦促与倒逼,是否只能有创卫这一种方式?有没有更高效的替代方案?

  8年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节目中指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源起于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经济时代,上面有一个政令,然后统一标准,大家一起去按照这个标准来实施。然而在市场经济下,我们是不是还要延续这样的一套行为?能不能让它们按照各自的方式去打造自己的卫生环境?8年后,置于创卫乱象仍时有曝光的语境下,这番话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向。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