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6日,网络上流传的一份微信群聊天记录截图显示:有记者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采访时,疑似遭到当地干部的盯梢。据了解,有人将记者驾驶车辆的车牌号、就餐地点、行走路线等发到上述微信群里,以此提醒各地领导片长,督促各村做好所有工作。(6月7日《华商报》)
新闻媒体暗访,一方面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是职责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够发现问题,推动部门工作的开展。因此,暗访并非是挑刺儿,而是为了推进工作开展。可是,就有些部门和干部对暗访“胆战心惊”,并且“避之不及”,或千方百计探听暗访线路,或费尽心机弄虚作假,如此对工作可有利?
盯梢媒体,甚至是在微信群直播暗访媒体的行踪,无外乎是为了应付媒体之眼,不让其知道真相、报道真相。
一些部门与干部之所以时时处处提防媒体,一方面怕自身问题被公开曝光,面子不好看,如果引发舆论关注,尤其引发负面效应,乌纱帽或许就会难保;另一方面怕自己的利益受损,有些情况怕一经曝光,影响了局部和集体的利益。也就因此想方设法对付媒体。
盯梢媒体,从根本上而言是错误的政绩观所致。认为只要将媒体暗访,以及其他形式的暗访应付过去就行了;不出问题、不被负面信息干扰,就万事大吉;也就为了“表面光”善于钻营、疲于应付。试想,如果把精力都用在“应付”上,恐怕也没有心思干工作,更别说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而如此得来的政绩也很难禁得住检验的。
同时,这也反映出,一些部门和干部媒介素养不合格的问题。新闻媒体是各级干部开展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可以说,在新形势下,运用新闻媒体推进治理的能力,已经成为各级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反其道而行之,忽视媒体作用、躲避媒体监督、不善与媒体打交道,不仅媒介素养不达标,更有可能会影响整体工作进程。
因此,盯梢媒体是一种假聪明。庆幸的是,此事件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如果这些行为不是被有心人发觉,并引起舆论效果,事情的走向会如何?据悉,此事件对当地电视台的触动很大,其实更该引起触动的是涉事人员,以及地方干部。类似的事不能再干了,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就会应验。
教师“随班办公”是自律教育失败2014-11-02 |
熊丙奇:教学科研问题不能被表象迷惑2014-11-05 |
高 路:“盯梢”暗访组,调戏的是国家意志2015-01-06 |
刘成友:“神题”侵害大学精神2015-01-23 |
陈攀峰:书记装GPS跟踪书记算哪门子监督?2015-07-28 |
“评奖学金”、“吃低保”都等着媒体断案呢2015-08-11 |
90后遭迷信诈骗,愚昧不因年轻而“走开“2016-07-22 |
“低头族”2016-08-08 |
不宜鼓励“随手拍”2016-12-16 |
“盯梢记者”,“便民服务群”竟是这样用的?2017-06-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