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人心苟且,哪来诗和远方的田野
王地
//m.auribault.com 2016-03-31 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上周陪亲戚去医院看病,挂了专家号,进门坐定,询问不到三五句,便开单让做检查,再多问,专家掏出手机,“扫个二维码,有事随时咨询”。当时第一反应,这个医生还算体贴,可扫码后即希望变失望,“某某医疗诊询公司”公众号跃入眼帘,这哪是医生的个人微信号?这种体贴也分明沾染上了商业的味道,令人大倒胃口。

  我想起了中国妇产科学主要开拓者林巧稚医生的一个故事。林医生原是厦门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立志悬壶济世,1921年,她参加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上海的招生考试。考场上,有个女生突然晕倒在地,林巧稚立刻放下手上的笔,去救助那位不相识的女生,因而耽误了考试。从这份未完成的试卷上,协和医学院的考官看到了医者的精神,破格录取了她。事实证明,协和的选择是正确的,学生只有明确医生的职责,学得专业技能之后才有可能疗世济民。1929年,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在协和医院当妇产科医生。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被迫关门,林巧稚在胡同里租下几间房子,办私人诊所,继续行医,对贫苦的病人,不收分文,还多有资助。这位为了事业终身未婚的女性,在产房亲手接生的婴儿有5万多个。林巧稚一生行医的光辉起点,可能就在她考场上放下试卷的那一刻。

  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林巧稚这个人。但并不妨碍我想把她的故事告诉身边的人,告诉那些心存杂念,没有摆正心态面对本职工作的人。情比金坚,有情有义的职业良心,是你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无价资本。

  “请把我局第一次回复内容读三遍,若还不理解,最好屈尊到户籍窗口咨询为宜。”3月28日,福建宁德市12345政务服务平台出现这样一条居民诉求回复。网友评价此回复为“最个性回复”,依我看这是“最没人性回复”。我又想起一次到某机构办事,心急如焚的我选择直奔服务台咨询。“您好,请问到某某科室怎么走?”接待员头也不抬,用手朝地面上指了指:“看地上箭头,写得很清楚。”人们常说构建服务型社会,尤其窗口单位,要做到微笑服务,人性化解答。可你看看,若服务行业都这么干,那还要一个大活人在那作甚?放个扬声喇叭,或者干脆贴张纸:不明白的同志请朝地上看,岂不方便?

  说起职业良心,或者叫职业道德、职业操守问题,看似简单,可真正做到走心,实属不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理,微笑服务一次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热情周到的服务。我们去购票、就诊、问政、乘车,遇到最多的是千篇一律的“木偶”面孔,问一句答半句,努努嘴,耸耸肩,眼角瞟一眼,算是给你充分解答了,此类例子比比皆是。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总要喊学劳模、比先进,寻找李素丽、重温雷锋精神的用意所在。社会开放进步,人心却在苟且萎缩,这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描绘再多诗和远方的田野,总是掩盖不了罢。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