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周世宁院士:刮起创新头脑风暴(图)
//m.auribault.com 2017-08-01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知识是硬件,思考才是核心软件

周世宁院士:刮起创新头脑风暴

  7月23日~28日,2017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第一、二期)在江苏省徐州市举办。图为实训营营员在开营仪式上合影。

  用报纸活捉活鼠、15分钟疏通堵塞的下水……你绝对想不到这竟然是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的发明创新。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世宁——中国煤矿瓦斯学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他结合自身的学习与经历,在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徐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17年度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上,指出了青年大学生面临的时代要求——创新。

  “ 知识是硬件,思考才是核心的软件,是探索事物的灵魂。”周世宁院士反复强调,对正在学业中的年轻人来说,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及灵活运用非常重要。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

  “青春好像一只小鸟,飞去不再飞回。”周世宁说,趁着年轻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做,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力都发挥出来。

  周世宁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家里对他的要求并不高,也没有什么管束,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留级。小时候的他贪玩,爱看闲书,曾经逃学一天连看4场电影,还多次因为调皮受到责罚。有一次他将捉来的麻雀放在课桌抽屉里,没想到上课时麻雀跑了出来,他便不顾一切在教室里满场抓鸟使课堂秩序大乱,他也受到学校的批评。如果以“好玩”作为标准,这些事倒可以称为周世宁颇为得意的“壮举”。“或许开放的思想、发散的思维方式就来自那段胡闹时光。”周世宁说道。

  虽然“好玩”,但周世宁做事非常专注。为了捞鱼编织渔网到凌晨;看小说看到废寝忘食;研究平面几何三等分到深夜……也是因为专注和刻苦,他同时考上了上海的复旦大学化学专业和当时位于天津的中国矿业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机缘巧合下,16岁的周世宁选择了中国矿业学院,由于矿山类专业属于艰苦专业,学校的口粮是供给制,从此周世宁开始投身于我国的矿业安全科研工作。

  煤山矿海、瓦斯防治这个陌生的专业领域勾起了周世宁的求知欲,他开始潜心钻研。为了更系统地理解专业,他自学艰深的高等数学,根据一则矿难新闻推导整个灾害过程,甚至为了更真实直观地感受瓦斯中毒症状,只身闯入高浓度瓦斯积聚的矿洞。

  正是这种钻研学习,让他在煤矿瓦斯防治领域成就斐然。60多年的学习、教学、科研经验也让他深刻地体会到,想要做出一点点对社会、对后人有益的事情来,必须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他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都分享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

  青年刚刚走上创新、创业这条路往往比较迷茫,如何把握基础知识和创业之间的平衡点与结合点?如何使得自己的研究和产业密切相关?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创业型的人才?营员们一度非常疑惑,江苏大学KAB创业俱乐部主席黄韵莹、上海师范大学的丁俊义等营员代表借此机会纷纷举手向周世宁院士提问。

  周世宁对于学生们的踊跃发问表示特别开心,“他们思考了”。他指出,在创新的道路上,不存在专业对口不对口的问题,学习好是创新的基础,但学习好不是指成为考试、做题的机器,应当是知识水平、分析能力、经验和实际应用技巧的综合学习,绝不是多念几年书就能代替的。

  “人才应当具备六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即坚定的自信、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强烈的创新愿望、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正确的研究方法、健全的体魄和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周世宁说,注入式的教学、线性化的教育、家庭过多的关爱都是年轻人创新道路的阻碍。

  周世宁还结合自己在长期科研工作和生活中的案例,生趣幽默与同学们分享了“R-S-R”(From respect to suspect. From suspect to respect,意思是“从尊敬到怀疑到尊敬”的学习方法——记者注),也就是学的时候好好学,对学到的东西持怀疑态度,对掌握的知识要有所敬畏,学习是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学透以后,知识才是你自己的,要不知识还是老师的,是书本的,是别人的。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