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罗敏敏:科学是我的快乐源泉(图)
//m.auribault.com 2017-06-30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探索神经生物学的未知奥秘

罗敏敏 科学是我的快乐源泉(知识分子风采)

  “我现在每天都很兴奋,期待着能在实验室里看到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

  说这话的,是国际知名神经生物学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敏敏(上图。本报记者赵永新摄)。凭借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他入选国家杰青科学基金,并荣获第十七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罗敏敏个头不高,浅灰色T恤扎进牛仔裤里,看上去随和、干练。

  “只要把心态放平,就可以享受求索的过程”

  1990年,罗敏敏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又有点郁闷:——“我报的是理论物理专业,怎么被调剂到心理学了呢?”这个出身江西省上高县农村的少年,在中学时代就有一个科学梦。进入北大后,他很快便喜欢上了心理学专业。得益于自由的选课制度,他还选修了生物系、计算机系、电子系和物理系的课程。这种跨学科式的探索,延续到了他未来的专业选择上。从北大毕业后,他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先后攻读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和神经学博士学位。

  “罗老师是一位典型的跨学科人才,学科之多、跨度之大非常少见。”北生所所长王晓东如此评价。

  博士毕业后,罗敏敏在杜克大学做了四年博士后,导师Larry Katz对他的影响极为深刻。“他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对科学有狂热的兴趣,不受世俗约束。”罗敏敏说:“他让我看到,对科学的热爱能够支撑一个科研工作者过上非常快乐的生活。”

  令罗敏敏印象颇深的是,自负如Larry Katz,也不得不承认:在科研工作中,预判的正确率有10%就不错了。正视探索过程的艰难,坦然接受失败,是一个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我现在试图让自己每天都保持快乐的状态。我有个课题做了10年,猜了100多样东西都猜错了。”罗敏敏坦陈,“但这正是科学最美妙的地方。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惊喜随时可能出现。真正好的科学,往往是无法预测的。只要把心态放平,就可以享受这个求索的过程。”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