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人造太阳”背后的筑梦团队
//m.auribault.com 2017-06-2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冲破技术封锁 克服工程难题

“人造太阳”背后的筑梦团队

  胡东霞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神光-Ⅲ主机装置总体集成团队的负责人,他和团队成员工作起来都是“拼命三郎”。

  他们是探索人类未来新能源的科研工作者,扎根在西部科技重镇——四川省绵阳市。他们直面世界顶尖科学技术领域的重重挑战,冲破诸多技术封锁和壁垒,克服脉冲束间能量与功率独立调节等近千个工程难题,用4年半的时间圆满完成神光-Ⅲ主机装置的总体集成任务。

  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72人中35岁以下的青年有57人。近3年来,他们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进步一、二、三等奖共19项,承担省部级以上基金5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1项,高技术课题32项。此外,他们还荣获2017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胡东霞从2002年攻读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这个项目,到现在将近15年。“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工作并非只是无望的摸索。”胡东霞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项目中有很多的里程碑节点,每三五年会有一个小的突破,这样的小成功会支撑大家继续研究下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一步一步接近成功。”

  什么是神光-III主机装置?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实现“人造太阳”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清洁、安全并且储量丰富,代表着人类对终极能源的梦想,国际科学界认为是解决世界性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神光-III主机装置是我国现有最大规模的光学工程、世界第二大激光装置。

  总体集成工作的精度要求有多高?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介绍,这相当于在两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规模上,以比头发丝还要精细数十倍的、光学波长尺度的精度,做一件巨幅微雕。要完成这样一件作品,除了需要大师级的专家带领与指导,还需要一个专业门类齐备、技术水平过硬、意志品质优秀的团队。

  一勤天下无难事。每到一个实验节点,也是大家最忙碌的时候。在2011年1月的一次实验时间节点倒排计划中,团队进入轮流倒班的高速运转当中。超负荷的工作使很多人出现感冒症状,但是大家仍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

  提到团队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胡东霞说:“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这种社会认同感会让参加这项工作的年轻人更有干劲,也会让我们的家人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上班不能拿手机,谈及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家人的现状,胡东霞打趣地说:“慢慢就会习惯的。虽然家人会有抱怨,但更多的是支持,孩子陪得少一点,但是有时候双休日加班我也会带上儿子。”他希望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胡东霞觉得,虽然工作压力大一些,但是会有一种使命感,而且是在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2007年神光-Ⅲ主机装置立项到2016年装置通过国家验收,近10年光阴,神光-Ⅲ主机装置顺利建成。他们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和工艺方案,确保预期的装置性能得到圆满实现。他们战胜了现场集成中所遇到的上千个难题,不遗余力地推进工程的完成。他们解决了质量与进度的突出矛盾,确保工程体系在现场实施中的有效性。仅用时4年半就成功完成总体集成,这个年轻的团队创造了又一个中国速度。

  当回忆起他们的事业当中有什么遗憾的时候,胡东霞思索了一下说:“其实,跟我年龄相仿或更年轻一点的同事,可能都还有机会亲眼见证激光聚变成功的那一天,或许还能有机会看见它变成实实在在的新能源走入千家万户。但是,我们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或是年龄比我们大的那些人,为此奉献了一辈子,但未必能见证到成功的那一天。我希望有更多人认同和理解我们的工作,知道有这样一群人曾经存在过。”(李雅?疲?/P>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