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李?:让感知无限延伸(图)
//m.auribault.com 2017-06-12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投身FAST建设,睁中国“天眼”,看宇宙奥秘

李? 让感知无限延伸(知识分子风采)

  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去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落成。然而,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上图。资料照片)匆忙的脚步并没有因此放慢。接下来,他会更频繁地往来于北京和贵州之间。

  “为了FAST之后能顺利开展研究,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科学和技术准备,一切只是开始。”李?说。

  参与中国FAST项目建设,没有理由不回来

  在投身FAST项目建设之前,李?在美国的射电天文领域已有建树。

  2002年5月,李?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后,曾分别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做天文学者,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加州理工学院做研究员。其间,他在观测天文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

  对星际分子的持续发现和系统研究是了解恒星形成、星际介质演化和天体化学的观测基础。首次发现星际分子氧气的便是李?当时所在的微波卫星团队。科学期刊PASP的特约综述《2002年天体物理进展》中指出:李?等人第一次探测到分子氧气,这可能是主要的氧元素库。

  在探测星际分子的同时,李?还对宇宙氢的观测方法进行了创新。“对氢的观测非常重要。”李?说,“星际气体演化是天文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氢气是宇宙重子物质的主要成分,其质量远大于恒星总质量。宇宙物质循环从原子氢气开始。”

  但氢的观测也是天文观测的难点所在。通过不懈的研究,李?发展并命名了一个新的观测方法——中性氢窄线自吸收。它是目前测量分子云中总原子丰度的唯一可靠办法,并被恒星形成理论的年度综述文章评述为测量氢转化时标的主要工具。“宇宙学的计算和模拟也开始利用我们测量的结果,帮助计算星系形成。”李?说。

  2010年,因对世界最大空间望远镜赫歇尔望远镜的远红外外差接收机作出了杰出贡献,李?获得美国宇航局优秀团队奖,成为该团队奖获得者中唯一的中国籍科学家。

  2008年,李?被中国科学院聘为兼职的FAST项目科学家,2001年FAST正式开工。2012年,他决心暂时中断空间科学技术的探索,回国参与FAST一线的建设。“能够遇到FAST这样世界级项目的建设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科学兴趣所在,没有理由不回来。”李?说。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