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学校并不打算让老师去谈生意
一个颇有意思的细节是,朱亦鸣和他的团队,并不直接与那些企业界、投资界人士打交道。
“我们实验室不是做产品的,我们只是做好自己的科学研究,合作之类的事儿,学校相关部门会有专人去谈。”朱亦鸣是一个“从未出过校门”的老师,他1998年至2004年期间在上海交大读完了应用物理学士、金融学学士、光学工程工学硕士,2004年至2008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读完了电子工学博士,此后,他一直在校园里工作、讲课、做科研。
对这样一位潜心于科研的老师而言,让他去和一些企业界人士谈成本、谈产品、谈营销,实在是件麻烦事儿。
实际上,在我国的大学里,像朱亦鸣一样只愿意做教学、做科研的老师,并不在少数。他们大多并不擅长也不愿意去和企业界人士就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进行洽谈。“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让老师自己去开公司,老师只要负责教学和科研就行了。”朱亦鸣说。
学校也并不打算让老师们去谈生意。上理工科技处处长张大伟告诉记者,科研团队并没有向学校提过多少股份方面的要求,学校秉持着对“上海科创22条”新政的理解执行,直接把上海上理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给了科研团队。
据悉,上海上理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200万元,其中2879万元为评估后的核心专利(无形资产),321万元为现金。经学校校长办公会决定,无形资产中的80%奖励给一线科研团队。
这是“上海科创22条”发布后,第一个在高校中得到响应并成果落地的案例。
事实上,学校已经把一些经营上的问题都想到了。公司成立后,为了解决高校不擅长公司经营和大规模生产的弊病,上理太赫兹科技公司拟联合行业内多家顶尖企业,共同成立新的平台公司。这家新公司将会承担从实验室到产品的小试、中试开发等工程过程,并把相关产品推向市场。
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在客观上使得一线科研团队的股份被部分稀释,但它却能使得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帮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做科研。
于洪儒:投资医疗服务要放弃暴利心态(图) | 2014-09-15 |
刘循序:为初创企业“清道” | 2014-09-15 |
柳传志向“百年老店梦”迈进 | 2014-09-15 |
袁峰:绿色龙江大地上的新篇章 | 2014-09-15 |
12位高级专家弃官从研的背后(组图) | 2014-09-15 |
王敏:让中国“芯”光耀世界(图) | 2014-09-15 |
张卫珂:80后留学博士的纳米洋葱碳(图) | 2014-09-15 |
陈勇:我们这儿的孵化器不卖咖啡 | 2014-09-15 |
康树人: 阳光下的 “双创”达人(图) | 2014-09-15 |
刘若鹏:把“未来”带到现在(组图) | 2014-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