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朱渝:来自重庆的微软主管
//m.auribault.com 2016-08-23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朱渝在自己的办公室。

朱渝,重庆南岸区人。1990年赴加拿大温哥华攻读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之后,又攻读了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微软公司首席开发主管。

  ■ 感言:搞研发要有预见性,目标要设定得远大一些,这样才能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朱渝是一个“非典型”的重庆人。中等个头,举手投足间显出一股儒雅之气,不太具有重庆人“干精火旺”的劲头。在西雅图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非常平和地讲述了自己在海外求学、工作的奋斗历程。

海外留学求职尝到酸甜苦辣

  朱渝是一位学霸式的重庆崽儿。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重庆39中读初中时,他的成绩就很出色。他以南岸区总分第一,全市数理化考分第一、总分第二的成绩,进入重庆一中读高中。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又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大众传播专业的研究生。

  十多年的寒窗生涯,朱渝并没有感到特别的艰辛。因此,当1990年完成研究生学业后,他想去海外深造,到更广阔的天地闯一闯。为此,朱渝申请自费留学,来到加拿大温哥华西蒙弗雷泽大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和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993年毕业时,朱渝对前途充满信心:学业出色,英语又好,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个年头正是北美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朱渝四处投简历,却迟迟没有回音,直到发出记不清是第几百封求职简历后,终于当地最大的一家软件公司通知他去面试。

  当时正是温哥华最寒冷的一月份。早上8点,西装笔挺的朱渝手提公文箱,顶着纷飞的雨雪,转了几次车后才到了那家公司。此时,他脚上的皮鞋都被泡湿了。

  经过严格面试,朱渝的水平、能力得到认可,当场被录用。

  应该说,朱渝找到的这份工作相当不错——专业对口,年薪5万多加元,这在当时已是比较高的薪酬了。

  在这家公司,朱渝学到了实际技能,也验证了自己的能力。这时,他己有了充分的自信,也想往这个领域的更高层发展。1996年,他跳槽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摩托罗拉加拿大公司,被聘为高级软件工程师。

进入微软是件很幸运的事

  1998年,经朋友介绍,他获得了到微软公司应聘的机会。对于能够到这样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公司工作,朱渝很是激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往事,他依然很激动,能进入这家全球著名高科技企业,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水平的发挥,都是极其重要的。

  当然,要进入微软公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包括软件构架、编程、设计等诸多内容的考试,足足进行了一整天。朱渝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获得考官们的认可。当天晚上,他就得到入职通知。

  海外求学、工作8年,朱渝终于跨入世界知名企业,实现了自己人生第一步的梦想。

业绩突出 成为骨干

  在微软这家世界知名企业,朱渝有了施展才能的宽广舞台。

  刚进入微软,朱渝主要在手机开发部门工作。经常飞到欧洲、亚洲的许多地方,这使他的眼界更为宽阔,受益匪浅。

  在这段时间,他进行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研发,很快成为部门的骨干,带领一个团队从事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声有色。

  微软公司一方面为员工提供了充分展现才能的开放平台,并有优厚的待遇;另一方面也有很严酷的竞争机制,每年人事部门要裁掉5%—10%的员工。因此,要努力创新出成果,才不会被淘汰。

  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使许多大公司处境艰难,有的甚至关门。朱渝告诉团队成员,只要始终处于比别人领先的地位,就能生存下去。

  为此,朱渝和团队成员除了不停地钻研,与其他大公司同行交流,回到家里还要学习。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朱渝撰写了《手机编程精要》一书,经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翻译后于2013年引进到国内。近几年,朱渝编写出版了6本专业著作,在业内都产生了很大反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来,朱渝和他的团队平均每个月都推出一项专利,并得到公司的认可和奖励。

  目前,作为微软公司的首席开发主管,朱渝又把眼光投向了物联网。他认为,手机技术研发大战的空间,其实已经很有限了。随着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平台发展前景广阔,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这方面来。

  他认为,要想在一个领域始终被别人追赶的领先者,就必须看得长远,不仅看到三五年,而是要看到八年十年,甚至更远。有了长远的目标,才会激励个人不断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