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刘玉皎:科技创业的春天来了
//m.auribault.com 2016-08-12 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三区”科技人员扶贫记

  “我们这个地区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品种,真是养人的东西啊。”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东巴村,一位七旬老人指着田间一株株满身都是“蚕豆荚”的植株,惊喜地说。

  老人手中所拿的,就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刘玉皎推广的“青海13号蚕豆”。

  “随着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在青海省的大力推行,特别是2014年又启动了‘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我觉得实施科技创业的春天来了。”刘玉皎说,自从成为了互助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科技人员之一,就确定了发展目标——积极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蚕豆是青海省传统优势作物之一,以品质好、无豆象而著称于国内外市场。刘玉皎于2009年成功设计并培育了适于高海拔旱作农业区种植的小粒蚕豆品种“青海13号”。

  最开始在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东巴村示范种植“青海13号蚕豆”,就一炮打响。

  “当年亩产量达400公斤,当地农民增收500元/亩以上,随后几年相继在互助、湟中、大通、共和、循化、湟源等县迅速得到推广种植,得到农民的接受和认可。”刘玉皎说,在互助县示范“青海13号蚕豆”及配套地膜覆盖新技术,实现了亩产量450公斤的高产纪录。

  随着创业行动的深入推进,蚕豆新品种“青海13号”的市场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刘玉皎。

  “为打消了农民对产品‘出路’的顾虑,我与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衔接,由其全部收购农民的蚕豆原料,发展蚕豆种业和贸易,种植面积也随之逐步扩大。”刘玉皎说,这突破了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等制约蚕豆产业发展的“瓶颈”。

  同时,刘玉皎还和青海宁食集团、青海高原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研制开发了以蚕豆为主要原料的糕点、膨化休闲食品等,为蚕豆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目前,互助县的蚕豆产业精深加工刚刚起步,企业的年加工能力不足100—200吨,但正打开了蚕豆新产品的市场空间,也逐步形成青海蚕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回顾从“青海13号蚕豆”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产品的市场开拓再到扩大生产与产业化的经历过程,刘玉皎说,历经了10年选育新品种,历经5年成功转化该品种,在开拓市场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特别是这几年作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经历更让我明白,科研的终点不是发表几篇文章、搞出几个成果,而是要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要壮大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刘玉皎说。

  “‘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的实施,为像我这样的科技人员搭建了一个及时转化科研成果、服务基层创新创业的平台,我可以理直气壮地下乡服务农户了,可以名正言顺地联系企业了,能在生产实际中不断检验和提升科研成果,通过创新创业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实现我的科技创业梦。” 刘玉皎说。

  (科技日报北京8月11日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