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谢家麟星”依然在天际闪烁(图)
//m.auribault.com 2016-03-02 来源: 中工网——《山西工人报》
分享到: 更多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谢家麟逝世

“谢家麟星”依然在天际闪烁

  “先生已仙游,如何思量愁!”2月20日8时1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谢家麟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高能物理所实验设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世界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和世界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

  “我们都是属猴的,我正好比他小两轮。”高能所研究员张闯曾在谢家麟领导下一起工作了40多年,“算是他的‘学生’辈儿”。2月19日夜里,张闯得知谢老病危的消息,要求准备谢老生平的材料,感到非常突然。就在不久前的1月4日,他还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科学家小行星命名仪式”上见到了谢老,“神采奕奕,逻辑清晰,笑容可掬。我们一起合了影,谢老还为我们签名留念”。张闯记得当天还向谢老汇报了所里目前的工作进展,谢老还一再叮嘱高能粒子加速器在“十三五”期间的规划一定要做好。

  张闯至今依然记得,1998年,自己接任高能所副所长的职务,“心里对自己能不能担负起领导加速器事业建设的重任非常忐忑”。当时已近80岁高龄的谢家麟闻讯,专门来到控制室开解张闯。“把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说给我听,并对高能加速器下一步的发展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闯说,那一次的详谈对他影响很深,鼓励着他一路向前。

  接到了为谢老撰写生平的任务,张闯几乎文不加点、一蹴而就。但成文后,思绪却仍难以止息。“深夜里,我百般思忖,最后决定在讣闻里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谢家麟星’的介绍。”虽然与谢家麟一生的璀璨成就相比,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小插曲,但这却代表着国际对谢老的认可,“如一颗星在天际闪烁,承载着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科学精神,激励我们继续努力,在‘没有终点的旅程’中砥砺前行”。

  曾任中科院机关报《科学时报》记者的施建松回忆,12年前接到采访谢老的任务,作为一个刚刚入职的小记者,他的心里非常忐忑。当谢老亲切地将他迎进门,他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定了下来,“坐在谢老的身边,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虽然他后来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但言谈间,他一直将自己称作是‘做加速管的’人”。这种对待研究工作谦卑的平常心,让施建松感动。

  采访结束时,施建松请求为谢老拍摄一张照片以做书稿出版之用,“就在谢家的阳台上,下午的阳光温暖,谢老笑得很好”。回到家,施建松将照片传给谢老,谢老还专门打电话过来致谢:“拍得很好!”此后,施建松又一次来到谢家采访,他发现自己拍摄的“工作照”已被冲洗出来,郑重地摆在相框里。谢老指着相片对当时受中科院委托来给院士拍照的摄影家说:“你看,这张照片是小施给我拍的,他也是个摄影家!”“一个小同志,拍了一张他喜欢的照片,就跟摄影家一样了,你说多可爱!”施建松说。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