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炭食品”
            
            | 分享到: | 更多 | 

漫画 刘军
“竹炭食品”近两年开始走红,竹炭花生、竹炭面包、竹炭蛋糕等一度成为畅销食品。记者发现,多家商户宣称可帮助食用者吸附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清洁肠道、排毒养颜甚至防辐射等多种功效。专家称,竹炭食品保健功能并不存在,涉嫌虚假宣传。同时,竹炭并未被列入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之列,相关产品涉嫌非法添加。
点评:竹炭食品乱象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亟须依法整治。
             编辑:张苇柠
            
           | 张 丽:说了半天,到底加不加?2011-05-24 | 
| 一语惊人2012-06-25 | 
| 中工时评:清理规范食品标准势在必行2013-06-26 | 
| 惠铭生:“食不安”岂能拿“国情”当借口2013-07-11 | 
| 法治声音2013-08-07 | 
| 转基因食品要不要贴标签2014-10-22 | 
| 葛学斌:努力把民宿经济培育成新的增长点2015-08-28 | 
| 北京晚报:“文玩”蕴涵的是文化底蕴2009-10-20 | 
| “食在广州”品出羊城魅力2016-02-19 | 
| 北京晚报:“文玩”蕴涵的是文化底蕴2009-10-20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