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景区门票经济何以久病难治
长雒
//m.auribault.com 2016-02-17 来源: 西安晚报
分享到: 更多

  门票车票保险捆绑销售;学生票只在暑假销售;全价票40元半价票变30元;几个景点打包销售……国家发改委近期在全国200余家景区检查门票时,发现一些景区存在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未按规定执行门票优惠政策、捆绑销售和不合理联票等乱象。记者调查发现,景区违规定价痼疾难除,门票收入甚至成为地方财政“提款机”。(2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每逢假日,尤其是长假期间,有关景区门票的消息总能触痛人们的神经。面对乱象,管理部门通常的做法是,在舆论压力之下,告诫景区不得涨价或变相涨价,然而并没有通过实际的举措去遏制这类现象。去年倒是有几个景区因为服务质量不过关被降星的,但在门票问题上,却鲜有景区受到实质性的处罚。

  明白了管理部门在景区门票监管上的乏力,或许还远远不够,更需弄清楚的是,为什么会这般乏力?众所周知,除去一些人造景观和游乐设施,大部分景区都属于自然遗产和人文遗址,说直白点,就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全体公民的礼物,其本身具有的公益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今,不少景区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诚如这次的报道所提及的,成了“地方财政的提款机”。公益性质的景区变成了利润可观的生意,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垄断性,那又如何能阻止得了其不断膨胀的逐利性呢?

  诚然,即便是自然风景区,管理和生态环境的维护也是需要成本的,收取一定金额的门票是合理的,但门票收益和成本维护之间不能有巨大的差额。旅游市场当然不排斥商机,也不排斥赚钱,但却不能在门票本身上打主意。说到底,景区只是个依托,将住宿、购物、餐饮等方面的服务质量提升上去,游客才会乐意埋单,也才能实现游客与景区之间的双赢。国内很多景区目光短浅,硬生生地只想在门票上狠捞一笔,让游客一进门就感受到了剥夺感,且旅游服务质量难如人意,这种情况下,矛盾与冲突频发也就不难理解了。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出境游市场大幅度增长,其成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显然有值得国内景区反思的地方。

  看待景区旅游经济,不妨将眼光放长远些。回到景区门票问题上,对于那些本应具有公益属性的景区,不妨晒出经营账单,看看门票收益都到哪儿去了,看看景区的收益和维护成本之间有多少差距。对于景区门票的老问题,还是那句老话: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