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个别省份和高校在公示受助学生信息时,含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出预警: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资助工作者要“拧紧这根弦”。(11月21日人民网)
不规范的公示信息,已成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之一。除受助学生资料外,此前有媒体报道,多地政府官网也频现个人隐私泄露。类似于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隐私,竟可轻松地在政府、高校等公共机构的官网上查到,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媒体曝光之后,一些官网陆续删除了相关信息,但目前仍有不少个人信息在“裸奔”。
政务信息公示当然有必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公开官员、办事人员的联系方式等政务信息,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提升工作透明度;而一些资助、录用、选举结果名单的公示,是为了防止虚假申报和冒领。所以,绝不能因为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就否定了信息公开的积极作用,而是要吸取教训,在信息公开中,守好个人隐私的“防盗门”。
如何达到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的平衡呢?其实办法有很多。比较简单的是,隐去手机号码、身份证号中的几位,有选择性地公开相关信息、不涉及非必要的个人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除非经权利人同意或者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那么,判断所公布的信息,是否“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是各类公共机构的信息管理人员,所必备的基本功和责任心。
公示信息泄露隐私,更多源于疏忽和懈怠。一方面,许多官网发展严重滞后,管理不善,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很容易被侵入和篡改;另一方面,相关工作缺乏规范约束,审核环节不严谨,以致于出现漏洞。因此,“拧紧这根弦”,不仅适用于高校内资助工作者,对于所有参与信息公开管理工作的人,都是一种提示和预警。
信息公开本来是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但如果给普通人带来困扰,反而会损害政府信用,得不偿失。所以,各地都应引以为戒,查缺补漏,提高能力,对公示信息严格把关并形成规范。
严 力:管好了公共资金,就扼住了腐败的咽喉 2014-02-13 |
姜 赟:“骗补门”,何以在眼皮底下发生 2015-07-29 |
柯 锐:低保名单成“隐私”,无知还是有猫... 2015-11-22 |
柯 锐:低保名单成“隐私”,无知还是有猫... 2015-07-30 |
安子州:28岁女副县长遭“围观”背后的真... 2015-12-14 |
【新闻观察】信息公开与保护隐私之间须明确... 2017-11-15 |
政府官网“晒”个人隐私折射法治意识缺位 2017-11-15 |
为隐私保护多上一把锁 2017-11-22 |
信息公示要注意保护隐私 2017-11-23 |
“公示暴露隐私”牵涉的问题实质 2017-11-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