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林三代”吃苦记
//m.auribault.com 2017-08-0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自“选”苦吃

  1992年,刘国权从南京林校毕业分配至塞罕坝,但家人已帮他联系好承德市的工作单位。毕业离校前,他已做好去新单位报到的准备。

  由于有同学分配到位于围场县城的木兰林管局,陪同学报到的他,和同学临时起意,搭车来了一次塞罕坝。谁知,这次塞罕坝之行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坝上7月,茫茫林海,遍地野花,太美了!”这位林学专业的年轻人感觉自己的心脏被狠狠撞击了一下。“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没必要走,我应该留下来。”正是这个决定,让刘国权按时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报到。

  “如同只有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能够在这里扎根。”现在已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公安分局政委的刘国权认为,年轻人选择着塞罕坝,塞罕坝也在选择着年轻人。在他看来,过去和现在,塞罕坝自有吸引年轻人的“撒手锏”:事业。

  2011年,和丈夫于士涛结婚3年后,从中国林科院毕业的研究生付立华终于结束“北漂”生涯,追随丈夫来到了塞罕坝。

  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段“爱情至上”的传奇。如今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科研所工作的付立华却说:“如果不是喜欢这里,我就不会来,来了我也会走。”

  2005年,付立华考上了中国林科院研究生,而她当时的男朋友、河北农业大学的同班同学于士涛则来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

  初来塞罕坝,住平房睡火炕,没有冲水厕所洗不上热水澡,但最令于士涛头疼的是要到结了冰的河里挑水喝。“不知摔了多少跤!”已是千层板林场场长的于士涛回忆说。

  于士涛通过电话向远在北京的恋人付立华倾诉这里的种种不适,付立华则劝解他,工作和恋爱是一个道理:遇到挫折,比如像异地恋,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匆忙分手。

  话虽这么说,但2006年夏天,付立华第一次来塞罕坝看到于士涛,还是忍不住哭了。“他上山作业晒得特别黑,牙齿衬得特别白,和林场工人站在一起根本认不出来。”

  从此,付立华每月都会抽出一个周末从北京赶到塞罕坝,5年间从没断过。

  为了周六早上在于士涛上山作业前匆匆见一面,付立华要在周五晚上9时准时搭乘从北京开出的绿皮车,周六凌晨4时在围场的四合永火车站下车,乘坐班车5时30分赶到围场县城,再迅速换乘开往塞罕坝的车……

  而在28个半小时之后,她又不得不搭上从塞罕坝开往围场县城的班车,赶在周日晚上11时30分到达北京。

  2011年,两人结婚3年后,付立华下决心争取到塞罕坝工作。由于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在参加考试前于士涛给妻子提了一个要求:要考就考第一!这对于“学霸”付立华来说,当然不在话下。

  乐在其中

  即便在7月,杨丽上山作业依然会穿上秋裤。“一来早起山上湿气大,二来可以防蚊虫。”这位80后女技术员告诉记者,当地有一种叫“瞎眼猫”的昆虫,就算隔着裤子也能叮咬到皮肤。

  作为阴河林场生产股唯一的女技术员,男同事对她很关照。即便这样,一年平均下来,她还是有近200天上山作业。

  杨丽爱花,每次上山,她都会把相机挂在脖子前,用来随时记录塞罕坝林间花花草草一年四季的每个细节。

  去年,她成为河北农业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专门从事野生花卉研究。她私下笑着和记者分析,最终能获得导师青睐可能正是因为自己有机会认识更多野生花卉。

  去年年底,导师交给杨丽一个任务,把她所认识的塞罕坝野生花卉整理成图册。于是,她翻出到机械林场工作7年来每次上山拍摄的照片,最终从中整理出300多种。

  在这300多种野生花卉中,杨丽最偏爱的是一种名为华北漏斗菜的植物,除了因为它有杨丽喜欢的紫色,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开在林间的花。

  不仅能吃苦,而且能从现实的艰苦中咀嚼出甜——这恐怕是“林三代”从上一代塞罕坝人那里继承的“基因”。

  同样是在阴河林场,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没有通电。一台柴油发电机每天会在19时到22时定时开动,为职工照明。

  刘海莹那时正担任阴河林场场长,一次妻子带着孩子来看他,久未相见的父子俩,躺在床上嬉戏聊天。晚上10时一过,发电机停止工作,四周漆黑一片。孩子感到不解:“爸爸,你没关灯,灯咋就灭了?”刘海莹听了哈哈一乐,逗孩子说:“塞罕坝人从来不用自己关灯!”

  如今,这个玩笑成了刘海莹流传最广的“段子”。在林场人看来,这种调侃是所有一同吃过苦的人才会懂的幽默。

  防火?望员刘军作为陈锐军的继任者,也和妻子齐淑艳把家安在了大光顶子山顶的望火楼里。

  工作之余,刘军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冬天的松树、夏天的野鸟、树上的松鼠、水里的游鱼,刘军所画总离不开望火楼的房前屋后……

  这些画被刘军裱好后整齐地挂在墙上,最上方挂着四个大字:乐在其中。(樊江涛)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