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叶敬忠:教授的“小农”扶贫试验
//m.auribault.com 2017-07-1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已经习惯了面前坐着年轻的学生。但现在,他的一些学生却是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农民。

  “什么是‘巢状市场’?”他们问他。

  7年前,叶敬忠在河北省易县坡仓乡桑岗村开始了一项“巢状市场扶贫”试验。那时,国际上刚刚出现“巢状市场”一词,叶是提出者之一。

  桑岗村是太行山深处一座典型的贫困村庄。叶敬忠记不清带学生来过多少次。他们熟悉从北京开车到这里的路,也熟知每一户人家的婚丧嫁娶。

  叶敬忠相信“巢状市场”会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他的计划是,为农村贫困户构建一个特殊的市场,摆脱食品工业巨头的控制,让生产者直接与消费者联系。

  他甚至有一种浪漫的想法:通过“巢状市场”,增强城市人和农村人互动,让原本冷漠的买卖有更多人情味儿。

摸底

  桑岗村距离北京190公里,全村共183户。与其他大多数以农业为主的中国村庄一样,桑岗村近一半人口在外务工,常住人口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为主。

  早在1996年,叶敬忠就带着学生在当地做农村社区发展研究。几十篇博士和硕士论文都“产自”附近的几个村庄,研究课题包括村庄政治、资源开采、农村市场等,涉及农村社会的许多方面。

  村里的婚丧嫁娶、添丁进口,他们都一清二楚。曾有学生逐家逐户地了解这里的社会关系,甚至可以做到“只看房子就可以画出家庭宗族关系”,也有学生手绘了村庄所有地块,梳理了水利灌溉的变迁。

  “你以为把车随便开到哪个村口就可以进去做研究吗?”与桑岗村多年的相互了解,让叶敬忠产生了把试点落在这里的想法。

  关于“巢状市场”,叶敬忠解释,农产品与食物市场是一个全球性市场,也是复杂而充满变数的“无限市场”。在这个市场中,食物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被割断了联系,中间有无数大公司、中间商甚至金融炒家,控制着从土地到餐桌的整个链条。

  “巢状市场”强调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结。叶敬忠打了个比喻,就像“鸟巢”一样,中间相互连在一起,一个一个节点像蜂窝状,每个节点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联系,紧紧团结,享有共同的“价值观”。

  他的试验从摸底开始。2010年10月,这位教授带着团队在村里调研。农户家里几只鸡、几头猪、几只羊,菜园里种植什么、怎样种植,饲养家禽是用草还是用饲料,大田作物施了多少化肥……学生们拿着这份问卷哭笑不得,“村民都嫌我们问得太细了!”最密集的一周,他们访谈了74户。

  “村庄至今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小农农业形态,通过种养殖的结合实现了与自然的协同生产。适合开展以构建‘巢状市场’为模式的扶贫实践。”叶敬忠在调研报告里写道。

1 2 3 共3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