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李永翔:“攻克一个难题,就收获一份快乐”(图)
//m.auribault.com 2016-09-12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18年妙手“医治”转机设备近万台,完成技术创新百余项,吉林石化“良医”李永翔与设备“急症”赛跑——

【身边的大国工匠】“攻克一个难题,就收获一份快乐”

  (更多精彩,请扫描观看视频)

  一身油污,眉头微蹙,镜片后那双眼睛,始终若有所思。《工人日报》记者见到李永翔这天,他正率领班组奋战在检修现场。

  “两天后必须保证装置开车!”身为吉林石化建修公司东部检维修一车间钳工班长,李永翔经常要与时间赛跑——早一天修好设备故障,让装置早一天运转,企业就少一天损失。

  就像急诊医生与夺命急症赛跑,这种较量,需要精湛的医术,也需要高度的敬业精神。

  转机设备对24小时连续运转的化工装置来说是“心脏”,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多年来,李永翔不仅用自己“望闻问切”的绝活儿“医治”近万台(套)的故障机器,还凭借自己超群的技术,完成了进口设备关键部件国产化30余项。

  “高技能检修,就像良医用药”

  7月23日,周六,下午4时,李永翔正在吉林石化炼油厂重催装置现场检修,突然连接3个求助电话:“加氢裂化车间C1101循环氢压缩机突发故障,装置被迫全部停车!”

  李永翔马上转战故障现场“望闻问切”,不到两分钟便作出判断:干气密封失效!

  要拆解这台设备,一般至少要花费9个多小时,李永翔却只用了4个多小时。拆检结果表明,他的诊断丝毫不差。

  大家都松了口气:换个密封就行!

  李永翔却说:“干气密封正常寿命为3年,为何这个密封只用了13个月就失效?必须找到深层病因!不然,换上新密封,也恐寿数难长!”

  两晚一天间,李永翔只睡了3个小时,终于揪出了故障根源,成功完成所有“手术”。

  这样的紧急出诊,在李永翔是家常便饭,不分节假日。“高技能检修,就像良医用药”,李永翔对此也习以为常。自1998年技校毕业后进入吉林石化,18年间,他已妙手“医治”转机设备近万台(套)。

  “攻克一个难题,就收获一份快乐”

  进口设备价格高昂,一旦“闹病”,不仅令人头疼,更令人心疼。

  2009年7月,炼油厂价值400万元的2台美国产CFR辛烷值检测机出现毛病,检测数据不精确,超误差3个单位,使企业每天至少损失200万元。外请专家团队修理,费用要10万元/台次,然而修好不到一周,检测机又故疾复发,厂领导十分着急。

  该机是国际上确定汽油辛烷值大小的最权威设备,检修技术涉及机械、电气、仪表、油品调和等多个领域。李永翔不惧挑战,迎难而上。200多页的设备说明书,他看了又看,搜索相关论文,随后将该精密仪器大胆“肢解”,上百个零部件逐一排查,仅用时8天就彻底攻克了“数据飘移”等顽疾,直到现在,它们还一直在健康运转。

  “按出厂规定,这2台仪器需每年检修一次。也就是说,李永翔不仅为企业避免了巨额损失,而且每年都可节约20万元的外委检修费用。”车间主任告诉记者。

  李永翔有许多带着油渍的小本子,上面记满技术难题。2010年7月17日,他用红笔写下这样一句话:“设备不转,再昂贵也是废铁。”

  当时,公司一套进口压缩机组自“上岗”以来就故障不断,只能备用。李永翔一有时间就蹲在机组旁拆检、测量、计算……最后,他找出9个故障点,又历时1个月为该设备实施了“开膛手术”,终于令其起死回生。

  “攻克一个难题,就收获一份快乐。”入职迄今,李永翔先后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00余项,攻克设备难题500余项,其中近一半是整治“洋设备”的成果。

  “翔子”“矛盾乐”

  在单位,李永翔有两个称谓,一是“翔子”,谐音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意指他执著专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是“矛盾乐”,意指他技术超群,精益求精,以破解生产矛盾为乐,是吉化“矛盾乐”精神在当代的杰出代表。

  李永翔乐于接受这两个称呼。在他眼里,这是一名合格“工匠”应有的基本素质。“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没有大批高素质工人是不行的。”他说。

  本着一名工匠的拳拳之心,今年8月,李永翔经过2个月反复研究和实验,为2台进口往复式压缩机“移植”了他自主研发的“国产化器官”。截至目前,他已完成进口设备关键部件国产化30余项。

  有人估算,李永翔为企业累计节创效益在千万元以上,但在徒弟们看来,师傅无法衡量的巨大价值,还在于将工匠精神传承给了更多年轻技工。

  “就说‘精益求精’这一点吧。”90后青工曹宽对记者说,“前几天我们抢修一台气压机,最关键处,在于汽轮机和压缩机中轴的找正对中。一般而言,对中精度误差不超过0.06毫米即可。可师傅要求进一步缩小误差,一直带我们干到凌晨1点,把误差控制在了0.02毫米。”

  “误差越小,装置运行越平稳;误差越小,越需要高超技术。”在李永翔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下,其门下弟子去年一举摘得第七届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团体赛金牌,曹宽还将个人赛金牌一并揽入怀中。

  也是在2015年,37岁的李永翔光荣地被评为全国劳模。(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周伟)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