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金银魔术师”沈国兴:做老百姓能接受的东西
//m.auribault.com 2016-07-25 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金银魔术师”沈国兴:做老百姓能接受的东西

中工网记者 朱晶晶

沈国兴向记者展示作品。中工网记者朱晶晶摄

沈国兴正在“手把手”指导徒弟。中工网记者朱晶晶摄

  人物简介:沈国兴,男,现任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金银摆件大件组生产组长、上海市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成员、高级技师,近年来开发新产品52件,获得国家产品外观专利48项。曾获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他制作的观音的眼睛都能对着你笑;一千多年前的辽代金质文物在他的手中也能“整旧如旧”;《八仙神葫》、《静安寺法僧三宝印》……他的一件件作品让人流连忘返。他就是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金银摆件大件组生产组长沈国兴。

  在一个几十平方米的车间内,沈国兴正在制作一组婚礼上需要使用的黄金摆件。“完成一件精品佳作,少则数周,多则要数年。金匠的日常工作,单调枯燥。每天榔头敲个几万遍是家常便饭。”沈国兴说:“跟我同一批进来的,就剩我一个了。许多人承受不住这份工作的枯燥与乏味,纷纷转行跳槽。”

  “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理念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工艺美术品来。”沈国兴说:“这个课题值得我研究一生。”作为国家非遗老凤祥金银细工的第六代传承人,沈国兴身上的担子很重。2012年,以沈国兴名字命名的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沈国兴正带领着12名技术骨干,不断进行着创新与创作,尝试将高科技融入到传统工艺之中,让这门流传三千多年的老手艺焕发新生。

 传世之宝在他手中诞生

  2003年,沈国兴设计、制作公司有史以来最大、最重的传世之宝:用12公斤千足纯金打造“静安寺法僧三宝印”。制作中,沈国兴创造性地发明了激光定位焊接、雌雄卡口安装,手工拉毛、喷沙、抛光等新工艺。这个摆件经过了三个月十二次的修整,耗时1056个小时才完成。宝印上半部四只神情威严的雄狮立于莲花宝座上,下半部静安寺寺徽及四大金刚像精美逼真。整个制作将传统摆件制作工艺和现代铸造工艺完美结合起来。2007年,沈国兴主创制作了镶嵌金摆件“八仙神葫”。这个作品总高78厘米,耗用黄金4.5千克,用时半年之久,采用浮雕、透雕、精铸、累丝、镶嵌等工艺手法,镶嵌翡翠、红宝、紫 金、白玉、玛瑙等奇珍异宝数百粒,一举荣获2008年“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修复辽代金质文物沈国兴还练就了一手“整旧如旧”的绝活。2001年的一天,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登门求助。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批一千多年前的辽代金质文物,属国家二级文物,但出土时都严重瘪凹变形。这批文物不修复就无法展出,只能在库房里睡大觉,无法和观众见面。而博物馆只有修复绘画、青铜器的技术力量,对修复金质文物没有经验。对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老凤祥找“外援”。来人再三强调,这是国家二级文物,不能有丝毫的损坏,而且要整旧如旧,不能有任何改动。沈国兴认真听了来人的介绍后,说,试试吧。对方第一次送来了两件:一个是花瓶,一个是扁壶。两件文物都瘪得厉害,金壁厚度不足20丝,和A4纸差不多薄。沈国兴说,修复有两种办法:要么用外力牵拉,这样做的缺点是用力不均,这些文物在地下埋藏了一千多年,已经又薄又脆,一不小心就会“破相”;要么从内往外慢慢拱,一点点把瘪陷的地方顶出去。这样比较安全,但是瓶口小,瓶颈长,操作难度高。

  为了保险,沈国兴决定用第二种方法。两件文物口子小,瓶颈深,工具伸进去只有很小的角度,活动空间小,够不到,够到了,又使不上劲。沈国兴决定自己制作工具。制作工具比修复更艰苦复杂。为了设计制作工具,沈国兴整整花了两个星期。沈国兴用这套自制的工具,像揎鞋一样,一点点将瘪凹变形的瓶体揎成原状。

  采访中,沈国兴给记者看他手机里保留的文物修复前和修复后的对比照。修复后的辽金花瓶:造型古朴,形体浑圆,花纹精致,丝毫看不出修复的痕迹。第一次修复的结果令博物馆非常满意,此后陆续送来文物让沈国兴修复,摩羯形金提梁壶、辽金孩儿枕、辽金花瓶……沈国兴前后一共修复了十七件严重变形的文物。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