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沙万里在繁峙中学教职工宿舍区建设工地上。
“如果不是党和国家为普通劳动者们创造了干事创业的环境,我不可能成就今天的事业。要富而思源,心中有党,心系社会。我把县里的每所学校都当成了自己的家,有困难就帮助。”6月25日,今年62岁的“中国好人”沙万里掷地有声地说。
1954年6月28日,沙万里出生在繁峙县繁城镇北城街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1970年,由于父亲积劳成疾,家里拿不出5元学杂费,他含泪背上书包离开了学校。学业中断后,他先后干过泥瓦匠,当过采煤工。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1984年沙万里创建了自己的工程队。而那时繁峙县有国营、集体、个体等各类工程队达百十家之多。“当时我一方面认为搞施工大有可为,能吃苦有胆量就有活路,另一方面在竞争中也感到光有胆还不够,识不够也做不成事。”他说。
1985年元宵节闹红火,全村人敲锣打鼓来给他拜年。原来,村里要翻修学校。那时上班的一个月工资也就30来块,沙万里竟从发放完工友一年工钱后剩余的1500元中拿出1000元捐了出去。看着一院乡亲又是扭秧歌,又是门上挂匾,他思绪万千,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奉献的快乐。
从那时起,捐资助教就成了沙万里内心世界里一座高耸的地标。30多年来,他工作之余,就爱到学校转转。迄今为止,从农村到县城,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不论学校还是学生,他累计捐款助教1200余万元,此外,他还为社会其他公益事业捐款683万元。
1995年,沙万里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十佳个人”,之后4次被评为“省特级劳模”,两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3月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助人为乐“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荣誉越多,责任越大。”沙万里说。他抽廉价烟,没有豪车,还教导子女们“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能丢、奉献社会的爱心不能无、贪图享受的思想不能有”,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党员。这不,全省脱贫攻坚大会召开后,他向县委主动请缨,要结对帮扶一个500人以上的贫困村,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支持。(记者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