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黑龙江省转岗职工创业标兵闫雪辉:坚持诚信创业 坚守工艺传承
//m.auribault.com 2016-05-25 来源: 中工网——《黑龙江工人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双鸭山市尖山区西平路四马路有一家下岗职工创办的企业——双鸭山市双达皮鞋厂,它的创办人闫雪辉是原双鸭山市鞋帽厂的职工。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岗后,他利用自己会做鞋的优势,创办了皮鞋厂,注册了“兴辉”牌商标。从最初年产值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几十万元,闫雪辉严把质量关,不仅用严谨和诚信的创业态度赢得了顾客的信赖,还用执著的信念坚守着手工制鞋工艺的传承。

  闫雪辉19岁进入鞋帽厂工作,做过缝制车间的工人,当过胶粘车间的主任。工作中他积极肯干,连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1992年鞋帽厂解体,大厂分成了小厂,闫雪辉承包干了一段时间的小集体。1996年,闫雪辉下岗了,但是他并没有因为下岗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他利用在鞋帽厂学到的做鞋技术,东挪西凑筹集了6000元钱购进鞋料,在自己家里生产皮鞋。可不到一个月,这6000元的原材料就用的差不多了,这给了闫雪辉无限的希望和莫大的鼓励。

  1997年,双鸭山提出产权自主改革,企业由国营转变为民营。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闫雪辉才算是正式干个体。1999年9月,他在原鞋帽厂的位置租了两间房,并成立了双达鞋厂。

  创业初期,不到30岁的闫雪辉不仅要面对资金方面的不足,还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他说,当时因为年轻承受能力差,一遇到没有资金、销售受阻就开始犯愁。双达皮鞋厂成立后,闫雪辉带动了原单位的一些下岗职工再就业,如果鞋厂经营得不好,会影响到职工的生计。他身上的责任重,压力也就更大了。

  起初,家里没什么积蓄。进设备、租厂房、进原材料的钱,都是闫雪辉向亲戚朋友借的。2000年到2009年是双达皮鞋厂发展得最好的时期。但旅游鞋的出现,给皮鞋制造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更有竞争力,闫雪辉每年都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皮鞋的流行趋势推出款新鞋。为此,他经常跑市场。有一次,他在北京调研时看见一双新款皮鞋,觉得这款鞋一定能在市场上流行。随后,他走访了很多大城市对比调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经过摸索打版制作后,这款皮鞋真的如他预期的那样迅速地流行起来。

  为了提高销量,闫雪辉在保质的前提下,降低销售价格,将工薪阶层作为目标销售群体,承接范围也从单位团体订做扩大到个人订做,采取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逐步增设鞋料批发与皮鞋美容保养服务。

  由于他严把进货关,在皮鞋制作的各道工序都一丝不苟,做出的皮鞋不但质量好,而且耐穿,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就是靠着信誉使闫雪辉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就连在广州、深圳、青岛等地工作的老乡回到双鸭山时也不忘到双达皮鞋厂买几双皮鞋带回去送给朋友。

  鞋帽、服装一类的手工业,由于技术要求,制作工艺不可能全部实现由机器代替。尤其是双达皮鞋厂这样做订制皮鞋的,机器设备在皮鞋制作过程中所占的比率不到50%。对于纯手工业来说,技术和手艺是分不开的。在做鞋中,一些样板的放挫,可以由机器来做。但是设计款式和设计的过程是机器完成不了的。

  既然是手艺,就必然会面临着传承。现在,双达皮鞋厂里的老师傅们年龄越来越大,新来的年轻员工对做鞋工艺不太热心。未来手工制鞋工艺的发展与传承将何去何从,一直是闫雪辉担忧的问题。许多朋友都鼓励他,“你填补了双鸭山市手工制鞋业的一项空白。”

  在双达皮鞋厂,闫雪辉不仅是管理者,同时还要肩负起鞋样设计、设备维修、市场调研与产品推广销售等多项职责。刚开始维修设备时,因为缺乏经验,原本2分钟解决的小故障,闫雪辉却要花费几个小时。“都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我是日落了都还没有休息,甚至没有时间抽空去看看自己的老母亲,都是老母亲过来看我。”他感慨地说。

  记者见到闫雪辉时,天空飘着雨,他正在哈尔滨的一家鞋料店进货。从前一天晚上连夜坐火车到哈尔滨四处进材料,到采访当日晚八点的火车回双鸭山,他风尘仆仆,马不停蹄。他说,如果不是事先与记者约好采访,这时的他可能还在跑市场、做调研的路上。(见习记者/李颖)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