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把锉刀闯天下
——记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张文良
在2016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中,沈阳青年张文良成功入选。身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技术工人,张文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播了“勤学苦练、拼搏圆梦”的青春正能量。他的成长之路,是一条踏实并真实的奋斗之路,也是一个梦想发芽到茁壮成长的过程。从一个穷苦的山里孩子在大城市“活下来”的朴素愿望,到羽翼渐丰时让人生“活出彩”的坚定志向,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更展示了沈阳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勇创崭新业绩的新形象。今天,本报为您讲述沈阳造币有限公司印花机长张文良的精彩故事,为中国青年节献礼。
2008年,17岁的张文良从家乡岫岩到省城学习钳工技术,那是他第一次独自背起行囊走出大山。那时,张文良不曾想到,一把锉刀将陪着他走得更远、更高。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文良到沈阳的第一顿早饭就花了16元——这是他家中务农的母亲忙碌一天也赚不到的钱。这顿让人心疼的早饭,坚定了张文良靠自己打拼改变命运的决心。因此,接下来的求学生活对他而言,少了几分年轻人的多姿多彩,而显得异常忙碌和紧张。课上他抓紧每一分钟,像海绵一样疯狂地汲取知识的养分,课余时间他经常一个人默默地在宿舍里复习、在操作台上演练。就这样,他逐渐从一个土里土气的山里娃成为学校里的“学霸”,胆子和视野也更大了。
新梦想
2010年,在师傅的办公室,一个“全国技术能手”的奖杯激发了张文良的新梦想。“我不再只为生存埋头苦练,我更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我渴望更大的舞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张文良初出茅庐就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获得“雏鹰奖”。众人的赞许并没有让这个年轻人有丝毫的沾沾自喜,他暗暗地给自己定的下一个目标是——第一名!
毕业后,虽然离开了师傅“随时随地”的监督指导,但带着向更高级别技能大赛进发的决心和信心,张文良更加努力了。除了必要的吃饭、睡觉,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提升技能上。他用同龄人休闲娱乐的时间换取了钳工技能水平的突飞猛进——加工精度从0.02毫米提升到了0.01毫米。
2012年,张文良又一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在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技工大赛中,他终于在国家级的舞台上圆了自己的冠军梦,并荣获当年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新工作
携着这份荣耀,张文良成为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特殊招聘的第一名高级青年技术人才。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第九届振兴杯技工大赛,他再次报名,并选择了一个全新的工种——机械设备安装。
大型设备安装与钳工不同,钳工重视的是手上技术,而设备安装更体现整体操作水平,短时间内要掌握这项新技能,无疑又是一项重大挑战。为此,张文良跑遍了沈阳各大书店,整天沉浸在书本和网络搜索中,这些努力让张文良从“一点儿都不会”的“菜鸟”一路杀到决赛,最终获得季军。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即使在各大赛事中摘金揽铜,在沈阳造币有限公司的设备维修岗位上,张文良依旧踏踏实实地向老师傅学习造币技术,而良好的专业基础优势支撑着他用才智为公司发展出谋献力、排解难题。
在普通纪念币生产中,细心的张文良发现生产联动线上包装卷歪斜、碎卷现象比较多,便立刻开始着手解决。一连几天,他一有空就蹲在传送带前仔细看。一次有位老师傅对他说:“文良啊,别看了。这联动线是专人论证设计的,那结构可复杂了。有毛病得找专家,咱们可解决不了。”老师傅的话非但没有打消他解决问题的决心,反而激发了他的灵感,“如果用一块不锈钢板取代这个复杂结构,就不会出现几种装置配合不一致的现象,歪卷和碎卷的问题不也就解决了。”说干就干,经过精细计算,他设计并制作了有着合适弯曲弧度和安全角度的不锈钢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新岗位
类似这种小改进、小发明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沈币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取得了几十项技术成果。今年年初,张文良从一名维修钳工转岗成一名印花机长,他仅用两个多月就完全掌握了印花机的操作技巧,并针对设备配件老化引起的漏油、掉丝、弹簧寿命短等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彻底地解决了印花机废品率高的“顽疾”。
实干兴国、技术报国。在这个青年高技能人才大有可为的时代里,张文良的青春梦正在汗水的浇灌下不断茁壮成长。面向未来,他说,自己将继续立足造币岗位,不仅要更加刻苦地钻研最新的造币技术,更要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让自己的“看家本事”变成企业的“技术资源”,与更多有志青年共同进步,共同书写青春的精彩华章。(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李婷婷/文王雁/摄)(沈阳日报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