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李颖:为高速动车接线10万根无差错(图)
//m.auribault.com 2016-05-01 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高速动车,时速超300公里。风一样的速度,离不开高压电力驱动。

  “动车组神经线”,这一比喻显示着线缆对车辆的极端重要。

  “我们的工序就是搭建动车组的‘神经系统’,控制列车安全稳定运行,有细微失误,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总装配一厂的李颖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

  一列动车组上,需要连接的电器线路接点近十万个,线缆粗的像手腕,细的像发丝。让动车组在飞驰中安全可控,接线必须绝对可靠。李颖,则是中车唐山公司“连续10万根接线无差错第一人”。

  在该公司总装配一厂车间内,十多列正在装配的动车组整齐排列。性格爽朗的李颖,一旦上到动车组,坐到PIS柜前开始工作,就异常专注。

  PIS柜控制着动车组车厢内外的显示屏,火灾报警器等。高约1米、面积1平方米左右,机柜狭小的空间内,灰色端子排、银色插头孔密密麻麻。根据车型号不同,李颖需要或蹲或跪,连接柜内的300-500根电器线缆。

  每根线缆有一个6位数线号。“450103.02”,拿着PIS柜接线表上标注的线号,李颖仔细寻找。为缩小设备占用空间,动车组上很多控制柜放在一起。李颖先要将自己需要的线缆在一大堆线束中精确找出来。“第一次上岗分线花了两天,现在半天就行了。”她清秀的面容上带着微笑。

  动车组头车线束最多,接线前的分线十分繁杂,是大家都怵头的岗位。车间班长在工作分配上也很为难,最终找到以前在碳钢车接线的李颖。“好!”李颖爽快答应。

  分好线后,要在粗细不一的线缆上制作插头或直接将线缆连到不同设备上。用剥线钳量好10毫米,将线缆绝缘外皮剥掉,压成端子。“剥短了,放入接线孔会压接到绝缘芯皮,不导电。剥长了,线缆芯露在外面容易漏电。”

这个动作并不复杂,且已重复多年,“可以用眼睛当尺子”的李颖却聚精会神,按规范一步一步去做。

  2007年动车组投产之初,公司发给接线班组的说明书上,需要插接的大小零部件有上千种,看一眼就心乱如麻。配备的各种压接工具多达四十多种,拿出来可以码成一堆,而且每一种工具都要对应一种线型,不能出任何差错。

  调整心态、培养耐性,班组成员们把一段段线缆、一组组线号反复比对,编号拍成图片,互相讲解自己的接线经验。

  不停地练、反复地学。2014年9月,李颖以连续接线100987根无差错的记录,成为公司“十万根接线无差错第一人”,被誉为“高速动车组插头接线工序大师”。

  核线、分线、码线、拨线、接线,接十根八根线不出错容易,但在七年内接线10万根无差错,绝不是一件易事。

  接线时,身高一米六八的李颖在柜门处,需要把身子探进柜内保持一个姿势。由于需要接的线太密太多,作业时每30分钟就要闭目休息2分钟。在常人看来,这简直是无尽的繁琐与枯燥。

  “每天与线束为伴,我从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感觉。”李颖却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感悟。

  不管有多少活儿,始终精益求精,到今年2月,李颖接线总数达到119000余根。现在,她成为厂内的巡检员,仍旧每天与线缆打交道,对动车组插头接线严格把关。

  凭着“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感觉”,把每一根接线做到极致。中车唐山公司生产的高速动车组已安全运营逾4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000多圈。

  □本报记者 段丽茜 本报通讯员 吴可超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