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王曙群:“太空之吻”蕴藏的150万个数据(图)
//m.auribault.com 2016-04-08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航天最年轻的特级技师王曙群讲述——

【身边的大国工匠】“太空之吻”蕴藏的150万个数据

 (更多精彩,请扫描观看视频)

  在太空中实现两个重达8吨多的飞行器对接,就好比在完全失重的环境下闭着眼睛“拧螺丝”——12把对接锁必须同步锁紧。庞大的舱与舱之间,天衣无缝地结合必须时刻保持平稳。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7分,中国航天人完成了一次举世瞩目的“太空之吻”——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独立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王曙群,就是缔造“太空之吻”对接机构装调团队的核心人物,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中国航天最年轻的特级技师。

 “把每项测试做到极致”

  5年前的情景,王曙群至今历历在目:当天下班后,他“偷偷”找了一个地方看电视直播,心情就像是守护参加高考的孩子。

  除精准的轨道控制外,让两个飞行器亲密接触的对接装置是关键,这也是王曙群的“本职工作”。

  当看到神舟八号“追上”天宫一号,完美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太空中的首次交会对接,王曙群绷紧的身体瘫软在椅子上。

  凭借“太空之吻”,他和团队也一战成名。

  “在太空,对接只能靠操作机器替代人来完成。”王曙群说,对接装置有4个插头,每个插头有55个芯,一共是220个插孔,交会对接需要同时将220个插孔准确并同步插入插座。

  实际情况比王曙群讲述的更困难——插头上的针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插针对接的位置、姿态稍有偏离就会被撞弯,造成信号消失。如此一来,地面便无法判定两个飞行器的姿态或控制,导致对接任务失败。

  为了实现交会对接,王曙群和团队分析了150万个数据。“对接机构上有118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291个传递力的齿轮,759个轴承组合,1.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各种各样的接插件,密密麻麻的电缆线,王曙群和团队从不敢有片刻懈怠。

  每项测试都要做到极致:对接机构中有10大类31套单机需要经过热循环试验的考核,1套单机试验需要37小时,王曙群带领团队连续做了31次37个小时的试验。

  “航天工作不允许任何一个错误。”王曙群始终牢记,“精益求精”是匠心之本。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