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黄志丽:树立法官的公信力(图)
//m.auribault.com 2016-03-24 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作为“三无法官”,她是爱岗敬业的好榜样

  群众眼中的“知心法官”,也是法院系统的“三无法官”。

  “在她办的这么多案件中,无一发回重审、无一撤销改判、无一申诉信访。”芗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陈成刚说,在他印象中,黄志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贡献,办案不是最多的,水平也不是最高的,但与别人相比,她的耐心多一点,敬业精神多一点,坚守和执着多一点,每件案件都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日积月累,便在群众中树立了自己的亲和形象和公信力,成为人人爱戴的“知心法官”。

  “能成为‘三无法官’,光有亲和力远远不够,最根本的还是要办案公正,让当事人信服。”芗城区人民法院小额案件庭庭长黄东标说。

  “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黄东标说,民事法庭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各种纠纷,法官必须成为“杂家”,对各个领域都有一定了解才能做到办案公正、有说服力。因此,黄志丽一有时间就通过读书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

  黄志丽认为,“审判工作是一门艺术,要做到办大案如烹小鲜,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当事人的心理,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一件案件让她印象深刻。有一位阿婆起诉邻居,说邻居空调外挂机正对着她家的窗户,既吵又往家里排热气,理论多次无果,将邻居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邻居拆除空调。邻居因此心生愤恨,拆除后不久就又装上了。阿婆没办法,再次起诉,邻居又拆除。如此反复“起诉——拆除——安装”,既浪费司法资源,又不解决实质性问题。第四次起诉的时候,案件到了黄志丽手里。

  虽然事实简单清楚,但黄志丽没有简单地进行宣判。她来到阿婆邻居家走访。邻居是一个退休老教授,一看她进门就没好气地说:“直接判就行了,还来干吗?”黄志丽明白教授心里不痛快,就请教授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讲出来。原来,是阿婆的态度让教授不满意,现在还让他当被告丢了面子。黄志丽明白,事情的关键是打开教授的心结。当她看到教授书橱里的几本建筑方面的书,又看了看教授窗户的朝向后,她心里有数了。

  回去以后,黄志丽找来好几本建筑等方面的书,研究了好几天。第二次去教授家,就和教授聊起来。教授原本知道空调安在这里不好,坚持安只为跟阿婆置气。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法官谈起建筑这么在行,更没想到这个法官为办案这么有心。他一下子释然了,愉快地把空调安到了别处。

  接受采访时,黄志丽语速极快,说话像蹦豆子一样。“不过和当事人沟通时黄志丽说话很慢,很有耐心,让人非常舒服。”和她共事8年的芗城区芝山镇法庭庭长郑洪说。

  作为“时代楷模”,她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

  生活中的黄志丽是典型的闽南女子,娇小秀气,着便装时很难让人把她和法官这一职业联系起来。她从业20多年来,始终扎根基层审判一线,坚持司法为民,秉公办案,忠诚履职,先后被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等称号。

  文秘专业出身的黄志丽,对司法审判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她认为,法院判决结果应该成为社会的风向标。对的,就是要提倡的、鼓励的;错的,就是要避免的、禁止的。“作为法官,不仅要秉公执法,还要积极普法。如果能够把法院判决过程和结果让更多人知道,就会有更多人清楚对与错的界限,该与不该的区别,类似的纠纷就会少很多。”黄志丽说。

  她的想法与法院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2012年6月,以她名字命名的“黄志丽法官工作室”在芗城区南坑街道挂牌。每周,黄志丽都会带领工作室成员走进街道,为群众解决纠纷。对群众来说,他们既免了奔波之苦,也免了打官司的尴尬。对法院和法官们来说,这不仅是司法系统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举措,更是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

  “芗城区南坑街道古塘村有4000多人,总是纠纷不断,村里经济搞不起来,比周边落后很多。”2007年到2014年被派去担任古塘村党总支书记的沈坤河说,“经过多年治理,尤其是‘黄志丽法官工作室’在古塘村设立以来,大家有纠纷就去工作室解决。黄志丽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纠纷,逐步解开了大家多年的心结”。

  如今,芗城区已有5个“黄志丽法官工作室”,成为芗城区法院培养、锻炼年轻法官的实践基地。“如果每个法官都能树立自身的公信力,全法院甚至整个司法系统的公信力也就树立起来了,法治中国的建设才有可能实现。”陈成刚说,“黄志丽难以复制,但‘黄志丽法官工作室’可以推广,这种方式不仅把纠纷解决在群众家门口,有利于社会和谐,也减少了法院立案,提高了司法系统的效率”。

  “法官是非常有魅力的职业,这个职业让我的生命有了意义!”黄志丽说。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