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用刘军之美引领农民工树立学习新风尚
//m.auribault.com 2016-02-02 来源: 人民网
分享到: 更多

  “五一”前夕,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评选出10位“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其中,获奖者刘军因其从一名普通的车间安装工逐渐成长为工艺员、结构设计工程师的事迹而备受关注,堪称农民工成长成才的优秀代表。

  能在亿万职工中脱颖而出,刘军美在哪里,成功的秘诀又在哪里?在接受《大公报》采访时,他朴实地说:“我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要说秘诀,那就是这么多年我在不断地学习。”

  知识改变命运,梦想点亮前程。刘军从交不起上大学的学费来北京务工,到找工作口袋里的钱只够买一个馒头,他坚持吃了三天的馒头,再到休息时别的工友都在打牌玩游戏,只有他捧着书本苦读,生活的窘迫没有让刘军放弃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他从一个农村娃打拼成为全国劳动模范、最美职工。

  循规蹈矩、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阻碍一个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社会上不少人缺乏追求和动力,下班之后,不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而是三五人小聚,喝酒打牌,满于现状。同时,较为薄弱的竞争力也导致他们自我信任与自我期许程度普通偏低,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这也是他们无法确立合理的长远人生目标与积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原因。

  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对新时期的劳动者提出了要求:“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

  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农民工群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全国7.6亿劳动者中,农民工占2.7亿人左右,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民工群体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面对新形势,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是一项赋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农民工群体提升素质,离不开他们的自我学习和自身努力,如刘军一般。其实,大多数农民工之所以成为农民工,只是因为他们在年少的时候没有努力或没有抓住机遇,在通过学习考试通往城市之路上暂时输了一程,但他们并没有输掉整个人生。他们还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梦想,保持着对学习和劳动的热情,保持着对知识改变命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些基本道理和理念的认知。对他们的梦想加以鼓励,对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加以引领,他们就能回归到坚持学习的道路上来。这正是大力宣传刘军这样的典型人物的意义所在。要多宣传刘军们的事迹和精神,让他们的精神在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真正起到导向作用。

  帮助农民工群体提升素质,也离不开社会各界搭建的学习平台。与城市劳动者相比,农民工想要成才无疑更需要平台,更需要政策的倾斜与支持。同时,还要帮助农民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农民工学习专业知识,并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人生出彩的幸福。

  刘军之美,美在坚持拼搏,美在坚持学习。有这样的“最美职工”作为样板,社会各界都应该参与典型“复制”工作,为出现更多的“刘军”搭建舞台,献计出力,让农民工群体树立起热爱学习的新风尚,帮助更多农民工通过学习成才,通过学习实现梦想。(高歌)(人民网2015年5月15日)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