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美地质队员”何高文(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见到何高文的时候,他正在办公室里工作,办公桌上厚厚的书籍堆起来,把他整个人都遮住了。他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副总工程师,见到记者到来,他起身迎接并抱歉地说:一会儿还要赶到北京参加学术会议,不能聊太久。
这是何高文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忙碌且谦虚。聊起来才知道,原来他已从业22年,其间,他16次远航太平洋,7次担任中国大洋科考航次的首席科学家。从海洋到实验室,他埋头科研;从科考船到国际舞台,他为国争取利益。今年,何高文被授予“最美地质队员”和“广东好人”称号,但他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科研者。
A、海上生活时常与台风为伴
今年11月10日上午,在海上航行了197天的“海洋六号”在东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缓缓靠岸,何高文作为本航次总首席科学家走下科考船,算起来,这已是他第16次出海了。
1993年,何高文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一次出海是在工作第二年。何高文清楚记得第一次出海一切都很新鲜,刚开始他还站在甲板上欣赏珠江两岸的风光,但随后江面浪渐大,船开始剧烈摇晃,迎面来的风混合着柴油的气味,让人想吐。这就是海上的生活,有身体不适也随时面临危险。今年“海洋六号”在半年多的航行时间里经历了10次台风,如“灿鸿”、“莲花”等强台风都起源于“海洋六号”作业区附近,船在海浪中不断与台风“擦肩而过”。“遇到颠簸的航段,还是会有极其难受的感觉。”有16次出海经验的何高文如此回顾自己的海上生活。
B、国际外交舞台上争取国家利益
何高文在海上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从1997年开始,何高文就开始在太平洋上从事富钴结壳资源的调查。富钴结壳所含的稀土元素含量很高,对国家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富钴结壳资源的开采矿区一度成为各国海洋资源争夺的焦点。2010年,何高文作为技术顾问随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国际海底管理局第16届会议,为富钴结壳勘探规章外交谈判提供技术支持。当时,国际海底管理局拟通过的富钴结壳勘探规章,原规定每个申请者只允许最多保留500平方公里矿区。但是,基于多年实际调查和分析数据,何高文和他的团队建立了自己的模型,认为至少要保留1000平方公里才能满足将来的开采需要,并据此提出建议修改勘探规章中的面积条款。在2011年的第17届会议上,何高文配合外交工作,作了针对面积问题的专题学术报告。
2012年,国际海底管理局第18届年会通过了《富钴结壳勘探规章》,其中采纳了中国建议案的关键内容。现在我国已是世界上首个同时拥有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三种主要国际海底区域资源专属勘探矿区的国家。
C、全身心融入大洋科考事业
在从业22年间,何高文也遇到过事业低谷。2003年,何高文第一次出任大洋首席科学家,顺利完成任务返航,但因船舶严重老化,“海洋四号”就此退出大洋科考舞台。此后整整8年,单位除了派出少数人员参加外系统的大洋科考,一大批工作人员转行或调离。
有没有想过放弃?何高文也坦言有过徘徊时期,尤其是在单位没船出海那几年,“但想归想,好像背后一直有一只手,推着我往前走,一走就是20年多年。”何高文坚持了下来。
2015年初,何高文被评为全国地勘行业十佳“最美地质队员”。明年,他还将跟随“海洋六号”远征南极,何高文的步履不停。(记者 化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