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厦门港海天码头,20多台高大壮观的桥吊屹立在岸边,为往来的集装箱班轮装载货柜。作为厦门港务集团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冯鸿昌正在现场指导。
冯鸿昌是一名“80后”,十几年前从大山里走出来,只有职高学历的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从厦门市“技术状元”到厦门市“十佳外来青年”,从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到全国劳模,他头顶着无数的荣誉,但他从未停下脚步,始终认真钻研,一举摘取我国技能界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
成长路,学习改变命运
“从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没有什么秘诀,有的只是不懈学习和点滴积累。”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全国劳模,冯鸿昌的历程很辛苦,但他说的最多的是“不断学习”。
1997年3月,冯鸿昌到厦门港务集团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实习。看到宽阔的大海,高耸的龙门吊,来自山区的冯鸿昌感到既震撼又兴奋: 要是今后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那该多好啊!但当他看到师傅手中的工具时又沮丧了:他对龙门吊、桥吊这些码头巨型设备几乎一窍不通。
“不知道可以学,通过学习我一定能做好!”冯鸿昌坚信。工作之余,别的工友在打扑克、侃大山、玩网游,他不是在向老师傅请教,就是在狭小宿舍硬挤出的4平方米书房内认真苦读。他还用半年的工资自费报名参加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高职班,每天下班骑1个小时的自行车,从公司赶到学校。
“你只是个打工的,混混日子就好啦。”看着冯鸿昌的认真劲,有人揶揄他,但冯鸿昌坚信学习改变命运。
为了弄懂只有日文和英文两个版本的技术资料,冯鸿昌一咬牙,拿出半个月工资买了一个“文曲星”,对着图纸一字一句注释,花了半年时间,把一大堆英文资料整理成一套完整的设备维修资料,连一些技术参数、公差配合也全部清清楚楚。
冯鸿昌的努力很快见效。2002年,冯鸿昌参加了厦门市第七届职工技术竞赛,一举获得“技术状元”。
“知识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我虽然是个打工的,但我不能混日子,也没有混日子。我要在以后几十年里,把该掌握的知识钻透学精。”十几年来,冯鸿昌通过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取得高级钳工、计算机操作员等数十个职业资格证书。在工会推荐下,保送到中国劳动学院劳模本科班脱产学习两年,圆了他的大学梦。
蔡永丰是目前冯鸿昌所在工程部的经理,他介绍说,2000年,公司举办学习培训班,员工自愿参加。一个周末,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他以为不会有人来了,因为连老师都迟到了半个小时。“可当老师走进教室却发现,竟然还有一名学生坐在角落里安静地看着书,这个人正是冯鸿昌。”
冯鸿昌不仅自己努力,还主动帮助工友们进步,组织班组成员进行技术交流,做好传、帮、带,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工友们评价说:“他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他知道的都会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
“人不一定要名牌大学毕业,但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 冯鸿昌道出自己成功的“秘诀”。
农民工“技术状元”冯鸿昌 | 2008-10-15 |
硬汉子的“铁血柔情” | 2008-10-15 |
冯鸿昌——监造大型设备的农民工 | 2008-10-15 |
整合:一线职工中的十八大代表 | 2008-10-15 |
十八大代表冯鸿昌:在学习中成就精彩人生(... | 2008-10-15 |
冯鸿昌:一颗有思想的“螺丝钉”(图) | 2008-10-15 |
七位优秀中职生的拼搏人生 | 2008-10-15 |
冯鸿昌:有技术就有未来(图) | 2008-10-15 |
硬汉子的“铁血柔情” | 2008-10-15 |
农民工“技术状元”冯鸿昌 | 2008-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