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上的“拆弹尖兵”-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脊柱上的“拆弹尖兵”

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

2020-01-03 15:12:28

董健(右二)在社区进行科普工作。受访者供图

  从医30年的董健,一直对一双膝盖和一副肩膀记忆深刻。

  董健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也是一名普通的医生。

  过去,医学水平还不够发达,在人们的印象里,癌症一旦转移,尤其是转移到脊柱等骨头上,就已无力回天,甚至只能坐等瘫痪发生。

  有两位病人让董健心痛不已、记忆至今:一位40岁的病人癌症转移,他70岁的母亲从外地赶来,直接双膝跪倒在自己的办公室;另一位是前列腺癌转移脊柱的老人,他儿子用窄窄的肩膀背着瘫痪不能行走的父亲,佝偻着身体站在病房外。

  每个重症病人背后,都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家人一手紧紧抓住病人,另一只手伸向医生;而对于医生而言,往往是一手牵着病人,一手闯进又一个医学“无人区”。

  脊柱上的“拆弹尖兵”

  全脊椎肿瘤整体(En-bloc)切除,是当今外科最有风险和挑战的手术。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一度被认为是肿瘤完整切除的“手术禁区”,曾是国际骨科界有待攻破的堡垒之一。

  人体的胸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肿瘤如果转移到脊柱上要动手术,前面是胸主动脉大血管,一旦碰破,病人就会因大出血而突发意外死在手术台上;后有脊髓神经,如果碰伤脊髓神经,病人将会下半身瘫痪。可是,如果仅仅刮除部分肿瘤,又容易残留,导致肿瘤很快复发甚至转移。

  要完成手术就如同在一个满是地雷的地方,安全走到中间,拆除某个特定的地雷,还要再安然无恙地走回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毫厘的差错,才有可能成为脊柱上的“拆弹专家”。

  由于操作复杂、风险高发,在国际上敢于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极少。日本医生第一次完成单椎节的脊柱肿瘤完整切除手术时,整整用了20个小时,输血8000毫升,相当于给病人全身换血两遍,病人承受着极大的手术风险。在中国,也仅有少数几家医院的几名脊柱外科医生可以开展这个手术。

  最多的一次,董健为一名脊柱肿瘤复发的患者成功整块切除了四节脊椎。2013年,这位患者从北京转诊过来,经历两次手术后再次复发,面临第三次手术的他,让其他医院的不少医生面露难色。

  董健顶着压力走上了手术台,整个过程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凶险:手术时发现病人肿瘤过大,破坏四节脊椎,并与脊柱前胸主动脉粘连。当时,市场上最大的脊柱替代材料,只能换掉两节脊椎。在重建脊柱时,肺部呼气扩张还压住了脊髓,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手术后病人一定瘫痪,而国际文献也从未有过类似案例。

  “患者又来自农村,多次手术后,经济已很拮据,没条件用更好的材料,我们反复尝试多种方法,连续奋战了17个小时,病人一度血压下降维持不住,好在最终还是成功完成了手术”。董健回忆说,这位病人健康生活至今。

  通过不断钻研,董健团队改进手术技巧,研发手术器械,并获得了多项专利。如今团队已将单椎节的脊柱肿瘤整体切除手术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甚至不用输血,病人术后一般不需送重症监护室,切除两节、三节脊椎的几乎已成为常规手术。

  在董健牵头下,中山医院开办脊柱肿瘤全切学习班已满10年,为这一高难度手术的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

  救治病人不仅在手术台上

  手术台下,科普是董健做的最多的事。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深刻地意识到,目前我们在生死观教育方面,还有不少缺失,要让百姓更了解医生、更了解疾病,才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正确的保健知识、康复技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2004年董健带领团队编写了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普手册,将疾病防治、手术前后的护理知识,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又科学严谨的形式呈现出来,赠送给患者。

  这本小册子一年印刷两次,每次5000册,10多年来竟卖出了十多万册。2014年,他因此成为国内首位因科普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医生。

  为了让腰椎保健动作更直观、更易学易懂,2016年,他又编成了一套腰椎保健操,录成视频在网上发布。仅单家网站,这个名为《坐久了,腰还好吗?骨科主任教你做腰椎保健操》的视频,一周点击率就超过了200万次。而他后来创作的颈椎健身操,短时间内观看量超过3000万次。

  董健意识到,全媒体传播能让百姓更有效地了解医学知识,为此他也积极钻研丰富科普的形式。近几年,董健与国内几十位志同道合的临床专家创立了“达医晓护”全媒体科普品牌。他不仅出任全媒体总编,还担任子栏目“椎”求健康的主编。截至目前,该品牌线上科普作品浏览量已超两亿。

  “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把他这个领域的病人,越看越少。”董健说。

  病人命悬一线,手术惊心动魄,最后大获成功——这几乎是影视作品惯用的“套路”,好像每每面对死神,手无寸铁的医生总能百发百中,轻而易举地关上通向死亡的大门。在董健看来,不断科普,就是要打破这种“套路”和刻板印象,让医患一起努力,携手奔跑在通向健康的路上。

  让每一种疾病背后都站着医生

  “我佩服那些在如此泥泞的现实里,心中也没有太多设防的医生。我能想到的一个画面,就是有这样一群医生,闷头赶路,因为只顾着前方,一路泥泞,却顾不上甩一甩腿上的泥点子。”纪录片《人间世》的编导之一秦博曾这样说。

  十多年前,董健开始做肿瘤转移研究方向时,这还是一个无比艰难的“无人区”。那时候已经是科室“老医生”的董健,完全可以去选择其他更简单、更成熟的方向。

  “当时也有人建议不做这个方向,同样是一台手术,简单的可能才半小时,却和我们做20个小时的手术费用相差无几。”董健说,但对他来说,不能因为这个病“讨巧”,那个方向能挣钱,就忽略对疑难杂症的攻坚。“从医者的角度来说,要‘救治’病人,不仅要治,还要救。从治疗的角度而言,不应该存在任何盲区。”

  为什么骨转移总是转移到脊柱而非四肢上?能不能利用3D打印等新技术,设计出更多更大的脊柱切除后的替代材料?是不是可以利用肿瘤病人自己的血,减少手术中的用血量,让更多患者不会因缺血而无法手术……在董健的从医生涯中,他总是去琢磨这些尚未有人深入思考过的问题。

  “有一次在手术前,一位病人面临着两难的困境:停药,会感染复发;不停药,副作用又严重侵害他的肾脏。”董健回忆,在这种情况下,医生要做出抉择真的很困难,但这位病人却和他说了三个字,“我信你”。

  病人的信任,成为推动医者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最大的动力。“任何一种病背后,都应该站着医生去治疗。”董健这样说。(记者姜微、周琳)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为什么是李铁拜帅

    中国足协2日宣布李铁就任新一届国家男足主教练。中国足协秘书长刘奕当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较为详细地解释了选择李铁的原因和逻辑。

  • 奋斗2020·苏炳添:超越自我 冲向梦想

    “亚洲飞人”苏炳添将目光瞄准2020东京奥运会。过去的2019年,他因伤病,成绩一度下滑,但为了心中的梦,苏炳添并不想轻言放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旅美华侨戈峻:离中国越近,离未来越近

    翻开他的履历,光彩亮眼: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苹果公司全球副总裁、英伟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大半年前,这位爱好科技、喜欢挑战的旅美华侨,又完成一次职业生涯的转身:结束近30年跨国公司任职经历,投身中国民营企业天九共享集团,任集团董事局执行董事、全球首席执行官。

  • 吴丹勇:坚持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责任并重

    近日,2019中国社会责任公益盛典暨第十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在京举行,天士力控股集团在本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上获得公益慈善奖。天士力控股集团副总裁吴丹勇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天士力作为大健康品牌企业,从企业成立之初就把“创造健康,人人共享”作为企业使命。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