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梁冬:文化归途,始于匠心之悦(图)
//m.auribault.com 2016-09-1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更多

  多数人认识梁冬,大概还是始于凤凰卫视。“我是梁冬,梁某人”,这句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话,曾是主持人梁冬的口头禅。其后,他出走凤凰卫视,在互联网企业副总裁、微博百万粉丝大V、中医文化推广者、作家几个身份之间几轮切换,游走在现代与传统、严肃与娱乐、理性与感性中,走了一大圈之后,他定了下来,只要了“中国文化传播者梁冬”这个身份。一个和学生讲《庄子》、国学和心灵回归的师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中国文化传播者”的身份,对于梁冬来说,也意味着“师者”。在正安文化北京学院里,梁冬有一门自己的课程:太安精英青年私塾课。

  在这门已经开设了好几年的私塾课上,梁冬既不是名人,也不是董事长,而只是一个和学生们静静分享《庄子》、《墨子》、《长短经》、《世说新语》等经典书目的师者。梁冬喜欢讲《庄子》,《庄子》是他每期私塾课的开篇之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借由《庄子》去讲心灵的回归,帮助我们获得在俗世当中的逍遥自在,随时随地让自己变成一个达观的人。”

  因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梁冬也时常关注传统文化复兴的活动,就在中秋前夕,身为半个四川人的他,回了一趟成都故里,参加了由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主办的登“悦”计划活动——这场活动是利用种种诗词填写、趣味互动体验,唤起大家对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关注。在成都远洋太古里,梁冬与更多人分享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在梁冬看来,中国文化是尊重生命、享受生命的文化,就像古人弹琴时以琴的震动来怡情理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藏有中国人的未来,并且这个未来随着文化的传播已经显现开来。“前些年大家把传统文化当便签贴在脸上,现在有越来越多人把传统文化变成自己的生活。”

  梁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播文化之心,也并非凭空而来。他曾不止一次在采访中提及大相国寺里的千手观音佛像:一个工匠,穷尽58年的气力把一颗树雕成杰作:每一个手的动作都不一样,千手千颜。这尊佛像给梁冬的感触特别深,他发现古代人更能在长时间的专注中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平凡中的坚守让人动容,“我们看到很多伟大的石刻艺术,他们就凭着股坚韧的劲头在做,把自己的这一生奉献给这一件事情。”

  让梁冬感动的,还有中国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艺,玉雕牙刻、汴绣、书法、酿造等等,“年画,很小的字慢慢刻,刻的一丝不苟,四种颜色四个版一模一样,全部是纯手工。你会发现匠人刻了一天,他是享受那个专注的过程。”

  此番成都之行,梁冬还专程参观了水井坊博物馆。酒气氤氲中,水井坊的酿酒师傅们抓起一撮窖泥细嗅,感受其中岁月变迁的痕迹,让它们发酵出美妙的酒香。600多年来,酿酒大师们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恪守初心,精益求精,追求更高的境界。水井街酒坊,起源于元末明初,也同样在600多年光阴中坚持古法酿造,从未间断生产。体察到中国传统手工艺人在手艺里的沉浸、专注和匠心。这样专注愉悦的酿酒过程,也感染到梁冬,他一再感叹匠心,就是专注、就是极致。

  水井坊延续了古法酿酒的技艺,还希望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小酌,寻求心灵绿洲、回归最本质最单纯的愉悦。这一点,亦与梁冬的感触不谋而合,崇尚庄子之道的他,更期待白酒功能性弱化,让饮酒更多地遵从个人志趣和内心情感。因此,他也笑谈,“水井坊不愧是我们四川的酒商,做为半个四川人,我很欣赏。”在梁冬看来,水井坊登“悦”计划在传扬传统文化之雅趣时,融入了更多现代化的手法和审美情趣,让当代人更直接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人的喜悦,让文化之美、匠心之悦、饮宴之趣深入人心。

  传播中国文化、传递匠心之悦,路漫漫其修远,梁冬和水井坊,都不曾停下脚步。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