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传承人吴元新:抢救消失的蓝印花布
//m.auribault.com 2015-11-0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只有将收藏、研究、创新为一体,蓝印花布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作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人的吴元新,日前在江苏南通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讲述了他发掘、抢救、保护蓝印花布的理念。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蓝印花布采用天然的蓝草制作染料,通过织布、刻版、刮浆、染色、刮白、固色、晾晒七道工艺,留下了自然冰纹,形成鲜明的蓝白之美。

  谈到蓝印花布的传承时,年逾五旬的吴元新却感叹道,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全国的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人已不足30人,并在逐年递减。

  随着一代代民间艺人和曾经使用过蓝印花布的老一辈人相继去世,很多优秀的民间蓝印花布和图案纹样随之消失。这让土生土长的南通人吴元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吴元新称,这么多年,他走遍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蓝印花布主要产区,至今他已收集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夹缬、绞缬、民间彩印等传统印染实物2.6万余件,10万多个纹样。为此,他在1996年自筹资金创办了中国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对数万件馆藏印染实物进行分类、编号、拍摄,为研究者提供便利。

  “蓝印花布要创新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吴元新举例说,凤凰团花的基本纹样元素,是从南通农村他姑妈家的被面上临摹下来的,后来经过重新设计、刻制印染而成的。

  吴元新及团队设计创新出的蓝印花布图案约有千种,不仅体现在传统被面、帐沿门帘上,还渗透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中,散落在时装、挂饰、台布、扇子、鞋帽、包袋、玩具等物品上。

  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理事陆嘉玉对此赞叹不已:“一只脚踩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另一只脚加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推出的新产品十分接地气。”

  吴元新却有远忧:“蓝印花布的技艺传承到了后继乏人的境地,培养二代传承人的迫在眉睫。”他把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拉回老家,让女婿也辞去了浦发银行的工作,目前女儿、女婿已经掌握刻版、刮浆等工艺,并配合他做相关的研究和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应是立体式传承,不仅要在家族中传承,也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做研究和传承。”吴元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通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工作室,把蓝印花布融入教学当中,让更多有学识的年轻人传承民间技艺。

  历经30多年的发掘、抢救,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更让业内专家欣喜的是,吴元新和他的团队用4年时间,把两千多年来传统民间印染技艺进行系统梳理,出版了国家重点图书《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

  吴元新表示,作为南通本土文化、民间艺术的代表,蓝印花布的脚步不仅要踏遍全国各地,更要走向世界。(记者于立霄)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